
在疫情出現的這3年時間里,每當某地出現大量確診病例以后,國家都會積極采取對策來防止疫情擴散。那么預想中的大面積感染一旦成為現實,國家會重新封控嗎?
一、從經濟角度來看
按照當前國家的政策決心來看,封控大概率將會徹底成為歷史。哪怕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確診病例超出預期,國家也不會重新采納以往的封控手段。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必不可少的就是經濟要素。各位可能有所不知,自疫情出現的這3年,國家的公共衛生支出一直都在高速上漲,去年甚至已經超過7.5萬億元。
要知道,2021年國家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明顯成效,很多地區基本實現了動態清零。可即便如此,公共衛生支出金額還是如此巨大,再結合2022年的情況,想必防疫支出已經突破了10萬億元。
國家為了防疫,每年都要耗費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如果最終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們還可以安慰自己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可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防疫效果并不盡人意。
國家為了防疫已經傾盡一切,最終不僅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還導致許多民眾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這就意味著,原有的防疫手段必然要進行調整,盲目的管控、封城已不再符合新的防疫形勢。
更何況,病毒也在隨之變化,如今的病毒與2020年的病毒不可一概而論。
二、從毒株進化角度來看
新冠病毒之所以困擾我們人類三年之久,一個關鍵就在于它能夠隨著時間的發展而不斷進化。2020年的原始毒株如今早就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最新進化出來的品種。
而病毒在進化時,往往會選擇側重一個重點方向進化,一個是致死性、另一個則是傳染力。事實證明,新冠病毒在這3年的進化時間里,一直都在著重升級自身的傳染能力,而不是更恐怖的致死能力。
這就導致新冠病毒的防控變得越來越困難,畢竟它的傳染能力在變得越來越強。但同時這也存在著一個好處,那就是新冠病毒的致死能力在逐漸減弱,至少要遠遠低于原始毒株和2021年的德爾塔毒株。
當一個病毒的傳染能力變得極強無比、致死能力又無限接近于0時,它自然就不再會受到人類的重視。就像是人類社會上那些常見的不致死感染病那樣,它雖然存在,但卻不對人類造成威脅。
誠然,目前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仍然要遠遠強于其他可傳播病毒,但它的致死能力在逐漸下降,也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毒株進化的角度來看,放寬以往的防疫政策自然也就成了件合理的事情。
國家不會重新管控,是否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呢?
三、從民意輿論角度來看
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國內大多數民眾都已經厭倦了以往粗暴的一刀切防疫政策。畢竟在那段時間,哪怕只是出現了零星幾個病例,都有可能導致全區、乃至全市直接進入封鎖狀態。
很顯然,那時的防疫政策實在是過于簡單粗暴,從而影響了許多民眾的正常生活。當一個人被迫在家中封閉1個星期、一個月乃至多個月,他的心態毫無疑問會發生變化。
這就是為什么在今年的11月底,當疫情防控優化20條正式出臺以后,有那么多人都感到欣喜若狂的原因。畢竟在那時,民眾都認為疫情防控將會變得更加人性化且積極高效。
只不過現在看來,這個轉變的力度著實有些過快,甚至沒有在中間留下緩沖的空間。從一個極端瞬間轉變至另一個極端,哪怕這一決定最終被證實是錯誤的,相信國家也不會重新搖擺回去。
站在不同立場上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必然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現在國家調整防疫政策已成定局,大面積感染已在部分城市出現,隨著春運的到來,這一景象或許將會陸續在全國各地上演。
結語
我們身為時代洪流中的普通個體,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能夠做的,無非就是竭盡所能去保護自己。重新回到那個防控時代,如今看來并不現實,如何學會在新的時代下生存,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難題。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