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汽車制造業的起步較晚,但是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其中也不乏許多優秀的企業。但為什么只有李書福能夠登上“中國汽車界風云人物”的榜首,并成功拿下了奔馳和沃爾沃呢,他究竟憑什么呢?
一、草根李書福的淘金之路
李書福出生于浙江臺州的一個農民家庭,家庭貧苦加上周圍環境的影響,高中畢業后就沒有繼續讀書,而是選擇了下海經商。拿著父親給他的120元做起了照相生意,李書福自小在貧苦中長大,不怕苦不怕窮,豁得出去敢于拼搏,最終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淘得第一桶金之后,李書福再接再厲,將矛頭瞄準了機械制造。但是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起初他到國營摩托車廠參觀學習制造技術,對方的老總卻直接揚言,這種技術私營廠根本做不來,讓他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是李書福不以為然,在一年之后竟然真的制造出了第一輛踏板摩托車。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汽車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摩托車生意做得正紅火的李書福決定“造汽車”。這一決定遭到了周圍人的反對。李書福跑前跑后也只是得到了一句“不可能”。但是他沒有放棄,幾經波折終于找到了一家瀕臨破產的汽車企業,第二年就生產出了第一輛“吉利豪情”汽車。
二、李書福收購沃爾沃
從“吉利豪情”問世后,吉利轎車就憑借著低價在國內汽車行業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國產汽車企業也似乎找到了突破口。在李書福的帶領下,吉利躍居國內汽車排行榜第七名。但是好景不長,低價的吉利并不能保證汽車的品控,導致后勁不足,在售后出現了大量投訴等問題。李書福意識到,價格優勢并不是長久的策略,吉利轉型迫在眉睫。
作為全球知名品牌,沃爾沃汽車一直以其高安全性著稱。但在被福特公司收購后,沃爾沃就進入了發展瓶頸。李書福曾經向福特公司表達想要收購的意愿,卻被對方拒絕,甚至被國內的人嘲笑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過李書福沒有放棄,在金融W機爆發之際抓住了機會,最終成功收購沃爾沃。
盡管如此,人們依然認為李書福承受不了福特公司留下的爛攤子。但是李書福憑借出色的領導能力和正確的戰略計劃,使吉利和沃爾沃實現了優勢互補。不僅使沃爾沃從被收購之前的虧損狀態變為盈利狀態,還與吉利共同推出了領克汽車,不論在車型還是性能等方面都備受歡迎,帶領吉利和沃爾沃更上一層樓。
三、成為奔馳最大股東
李書福帶領吉利收購了沃爾沃后,吉利在汽車行業內的名聲大噪,但是李書福并不滿足于此。緊接著吉利集團宣布,以90億購入奔馳公司的股份,如此一來,李書福成了奔馳公司的最大股東。想要插手奔馳公司的大有人在,究竟為什么李書福能夠成為那個拿下奔馳的人呢?
其實這和吉利公司本身的實力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在收購了沃爾沃之后,更是在國內占據了重要的市場,外國投資者認為這是打入中國市場的一條捷徑。其次李書福的個人魅力也是奔馳的母公司所看重的,李書福有魄力,有謀略,敢想敢做,選擇這樣的人作為最大的股東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結語
在新中國汽車制造發展40余年的浩瀚長河中,出現過許多杰出人物,而只有李書福拿下了奔馳和沃爾沃,并被稱為百年汽車史的第一人。李書福出身于窮苦山村,身上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遠大的謀略,能及時抓住機會,同時李書福十分注重吉利品牌的自身質量,只有注重自身的品牌效應,才能吸引更多資本,如此才能發展壯大。
您對李書福拿下沃爾沃和奔馳還有什么其他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所涉及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