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歷經波折,疫情肆虐、高溫限電、供應鏈短缺,危機無處不在。不過,憑借著政策的激勵和強勁的韌性,乘用車市場還是交出了累銷2315.4萬輛,同比增長9.8%的不錯成績。其中,新能源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2022年銷量達到649.8萬輛,增速明顯。
雖然在大環境影響下,多數車企都沒有完成雄心勃勃的年度目標,但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廣汽等車企憑借自身的優勢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時間的刻度來到2023,各大車企重新出發,陸續公布了新的銷量目標。值得注意的是,行業預估今年整體汽車市場或將零增長,這意味著增量只能來自于對手,來自新能源,以及海外市場,換言之,競爭將愈加激烈。在這種前提下,車企們的年度目標是否合理,實事求是還是過于激進,我們一一來分析。
此前有消息稱,2023年比亞迪銷量將達到400萬輛的目標。對此,比亞迪并未明確回應,而是“謙虛”地表示,公司對2023年銷售目標不好判斷,因為受疫情影響,市場、消費需求及供應鏈體系等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2022年,比亞迪以186.2萬輛的成績,超額實現年度目標,翻了兩倍不止,同時奪得年度車企銷量冠軍和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風頭無兩。
如果是400萬輛,意味著比亞迪要重現去年的輝煌,在高體量上再次翻番,無疑帶有一定挑戰。因此,行業預測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比亞迪2023全年銷量將實現350萬,其中海外銷量20萬(2022為5.6萬輛),從比亞迪的實力來說,這個數據是較為客觀的。
比亞迪的優勢無須贅述,憑借產品技術實力、垂直整合能力、踩準電動車爆發的風口,款款皆爆品。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多款車型月銷數萬,在大眾市場無人能敵。
2023年,比亞迪繼續挑戰自我,在銷量向好的基礎上向高價值發起沖擊。據了解,今年比亞迪的陣容會更加強大,已知的有:瞄準特斯拉Model Y的海獅,海洋網新車驅逐艦07,騰勢INCEPTION量產車,走量的微型車海鷗,百萬級新能源硬派越野車仰望U8,以及不少改款車型。
從比亞迪的這幾款新車來看,幾乎涵蓋了100萬元內的各細分市場,既有轎車也有SUV,既有走量級也有樹品牌的。再加上前期的積累和海外市場的加速,400萬輛的目標說不定很有可能實現。
2023年吉利汽車將再次沖刺165萬輛目標。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吉利汽車在2022年并沒有完成定下的165萬輛的年銷目標,實銷143.3萬輛,于是吉利汽車決定重整旗鼓,繼續挑戰原目標,其中新能源目標實現雙倍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比亞迪去年的表現過于優秀,自然掩蓋了吉利的光環。實際上,2022年吉利表現并不差,不僅實現8%的增幅,還打破了連續三年130萬輛級的銷量表現,再次回到140萬輛級的銷量水平上,同時高價值產品銷量持續增長。
從總量來看,165萬輛的目標不算高,只需要完成不到22萬輛的增長,實現難度應該不大,但重點在于新能源雙倍增長這個指標。其中,發展勢頭極好的極氪已經定下14萬輛、翻倍增長的目標,接近總增長額的三分之一。
去年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轉型成效顯著,總銷量為 328,727 輛,全年新能源滲透率約23%,不僅實現了翻三番,而且單月新能源滲透率多次突破 30%,高于行業平均增幅。
翻倍意味著今年吉利汽車新能源要達到65萬輛,剛好是165萬輛的零頭,滲透率達到40%。憑借著純電、混動、換電及甲醇等多技術路徑并行發展的體系力,吉利今年在新能源領域的看點十足。
海外市場方面也是吉利的強項。2022年全年總出口銷量198242輛,同比增長超72.4%。2023年將在東歐、中東、亞太、非洲、拉美等多個區域深化布局,領克09也將出海,為銷量增長助力。
長安汽車今年定下了280萬輛的產銷目標,并確保規模增長高于行業10%以上。為了實現目標,長安汽車給多個品牌都下達了具體指標。
其中,2023年長安品牌乘用車目標100萬輛,深藍汽車40萬輛,長安歐尚目標31萬輛,阿維塔汽車10萬輛,長安凱程27萬輛,海外銷量目標22萬輛。
從長安汽車2022年銷量來看,可以用“穩健”二字來形容。全年銷量達到234.6萬,同比增長2%,創下近五年新高,離原定245萬輛的目標只差10萬輛,要知道這一切還是在西南地區高溫限電、停產停工的不利影響下達成。
除了合資板塊外,長安汽車其他方面持續向好。燃油車穩住大盤,自主品牌銷量為187.46萬輛,同比增加6.83%,新能源板塊開花結果,深藍SL03成為爆款,上市半年交付破萬,Lumina承擔起走量任務,阿維塔嶄露頭角。
產品方面,2023年,長安汽車將推動所有經典燃油車實現改款或換代,同時重構品牌架構,將整合“V”標、UNI序列和歐尚等現有燃油車品牌,加速推進電氣化轉型,打造“智電iDD”技術標簽。
深藍品牌會發力主流電動市場,推出第二款產品深藍S7;阿維塔推出全新車型阿維塔E12;另外,長安品牌還會打造新主流電動序列OX序列,增加主流EV布局。
可以發現在長安品牌、歐尚、深藍、阿維塔等多個品牌組合的情況下,長安的2023年有望再進一步。
長城為2023年定下了160萬輛的銷量目標,這個數據要比2022年106萬輛多出54萬輛,增幅超過了50%。
2022年是長城汽車銷量超百萬的第七個年頭,這一年長城汽車在海外擁有不錯的表現,海外市場銷量17.3萬,同比增長21.28%,累計銷量已超100萬輛。
長城汽車雖然沒有完成2022年度銷量目標,但品牌價值和電動化方面都有了提升。數據顯示,長城汽車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達15.27%,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智能化車型滲透率達86.17%,反映出長城汽車智能化加速落地。
2022年底,長城汽車對產品品牌架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包括將歐拉和沙龍、魏牌和坦克四大品牌的管理團隊進行兩兩合并,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和協同。
而在海外市場,2022年長城汽車全球化發展進入新階段,發布了“ONE GWM”全球品牌行動綱領,不斷強化品牌認知,著力打造全球明星大單品,提升產品競爭力。
對于2023年,長城方面表示今年將繼續推動品牌向上,預計推出新能源車超10款,長城汽車今年的表現值得期待。
去年廣汽集團實現了累計銷量243.38萬輛,同比增長13.5%的成績,剛好完成243萬輛的年度目標。在大環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廣汽集團銷量超過行業平均增幅,穩中有升,值得肯定。
雖然有去年的成績為底氣,但廣汽集團并未驕傲,給今年定下了挑戰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0%的目標,換算之后,廣汽集團今年的銷量要達到267.7萬輛,比去年增加24萬輛左右。
廣汽集團去年的逆勢增長主要依靠廣汽埃安的崛起。2022年,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30.95萬輛,同比增長116.69%。其中,廣汽埃安全年累計銷量超過27.1萬輛,同比增長125.7%,成為廣汽集團亮眼的名片。
此外,埃安還在蓄勢沖高,發布高端序列“Hyper昊鉑”,推出轎跑車型埃安Hyper GT,向30萬元級別市場發起沖擊。
對于品牌的未來發展,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廣州車展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3年,埃安的銷售目標是保50萬輛挑戰60萬輛,2025年爭取達到100萬輛(包含出口),2030年達到150萬輛。”
如果埃安的目標能夠實現,相當于完成了整個廣汽集團的增長目標。
當然,廣汽集團兩大合資品牌的穩基盤作用也不容忽視。去年廣汽本田全年銷量為72.1萬輛,廣汽豐田全年累計銷量為100.5萬輛,尤其是后者,增幅超過20%,支撐了整個集團的銷量增長。
從目前已公布的車企年度目標來看,激進程度相對去年明顯下降。要知道,2022年初時,因為對行業的預測較為樂觀,不少車企都定下了至少20%以上的增長目標,以至于在遭遇現實的“毒打”后,最后實現的屈指可數。
今年行業普遍認為前景不太樂觀,所以風頭正盛的比亞迪不敢說自己能再次翻番至400萬輛,曾蟬聯五年乘用車市場冠軍的吉利也腳踏實地,選擇再戰2022未達成的165萬輛,穩健如廣汽集團同樣只敢提到10%的增幅。
其實,不管大環境如何,當確立了目標之后,車企只有一個選擇:開始戰斗。再艱難的的市場都有勝利者,實力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