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教育,為學生美德發展奠基
為深入落實新時代美德山東建設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天橋區教體局遵循省廳《實施強德行動 推進中小學美德教育實施方案》,結合泉城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四美教育”工作路徑,在培養“信念堅定、內心充盈、品行良好、人格健全”的泉城學子之路上不斷前行。
開發“美言”課程,豐富資源建設
文明儒雅的談吐、彬彬有禮的舉止,是美德教育的具象表現。區教體局從“語言美、舉止美”小切口入手,開發《天橋區學生形象禮儀手冊》,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謠入手,把“美德規范三字經”“校園文明‘新五說’兒歌”“10個好習慣繞口令”內置其中,將“文明、誠信、友善”等美德傳播至廣大學生的心田。此外,各學校充分挖掘中小學傳統美德教育功能,建立“美德名句吟誦、美德故事征文、美德情景劇大賽”資源庫,引領中小學生品德潤身、大德鑄魂,涌現出一大批美德教育品牌,如北坦小學論語講壇、楓景小學三字經、博文小學弟子規、新苑小學雷鋒精神讀本……截至目前,全區共有行為規范示范校10所,濟南市美德少年30余名,多次在中外養成教育大會作典型發言,成為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北坦小學論語講壇

新苑小學雷鋒精神讀本
打造“美行”基地,拓寬工作路徑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在用好校內課程的基礎上,天橋區充分發揮校外陣地育人功能,打造閔子騫孝心教育、愛心助學崗、春風敬老院等45處“美行”教育陣地,讓美德教育在生活中自然發生。濟南市北坦小學以孝心教育為切入點,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閔子騫孝心教育基地”研學活動,引導孩子們學習閔子騫“蘆衣順母”精神的同時,開展“為父母洗一次衣,做一頓飯”主題活動,將孝道文化延伸至家庭;作為濟南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濟南市無影山小學將“誠信”作為學校美德教育主要內容,對接中國建設銀行無影山分行教育基地,定期到校開展信用主題講座教育;濟南市先進志愿服務基地——濟南市天橋區實驗小學的1千余名少先隊員在山東省優秀勞動模范陳國瑞的影響下,開展“社區清潔、愛心指路、交通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服務時長達1萬多個小時。此外,各學校還充分對接周邊銀行、場館、社區,將其作為學校美德教育第二課堂,讓孩子們在參與志愿服務、義務講解的過程中,接受最直接的美德教育。

“閔子騫孝心教育基地”研學活動

銀行到校開展信用主題講座

志愿服務活動
深化 “美心”建設,促進內涵發展
除課程開發與活動設計外,美德教育更需關注學生內心建設,從心靈深處給予他們精神的指導。天橋區教體局以培養擁有美善情感的學子為目標,打造“師資培育-課程開發-活動設計”工作鏈條,為美德教育奠定厚實的工作基礎。在師資培育方面,遴選60名情感教育指導師,參與濟南大學社會情感中心項目學習,學會溫柔、理解、尊重等關愛技巧,提升教師美德教育工作能力;在課程開發方面,設計中小幼美心教育讀本,通過讀故事、做活動、談感悟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美德傳播能力;在活動設計方面,先后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簽名儀式、爭做美德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班隊會展示等主題活動,凈化孩子的心靈,讓學生成為美德的踐行者。“美心”建設,讓全體師生在關注“外好”的同時,更加關注“內好”建設,為美德塑造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

情感教育指導師培訓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簽名儀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班隊會展示


美心教育讀本
延伸“美家”評比,夯實基底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美德教育的孵化地,家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天橋區以家長學校建設為依托,充分發掘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功能,與區婦聯聯合開展“我的家風家訓”主題評比活動,共征集果毅、誠信、孝悌、愛國等家風家訓3000余條,評選“智慧家庭”1000余個,深入社區召開主題宣講會500余次,以家校社協同之力,促進美德教育高質量開展。

“我的家風家訓”主題評比活動

深入社區召開主題宣講會
未來,天橋區教體局將繼續以“四美教育”作為內涵發展點,讓美德的泛化研究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下持續成長,為學生美德教育內涵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濟南天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