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武漢市武昌區首義廣場上空飄滿了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風箏,別具一格的樣式、如夢如幻的風箏,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看。當天,武昌古城1800年系列活動之“黃鶴乘風·‘箏箏’日上”廣場風箏節盛大啟動。

此次活動分為開幕式表演、非遺集市、自由放飛三大板塊,上午9時,隨著印有黃鶴樓樣式的特色風箏升空,活動拉開了序幕,當鎏金沙緩緩流動,由書法家楊賢毅使用雙鉤書法書寫的“黃鶴乘風·‘箏箏’日上”活動主題顯現,中國舞、歌曲獨唱、魔術、古箏等精彩節目逐一上演,風箏節的氣氛霎時充盈現場。
當天天氣晴好,在溫暖的春風中,一位位風箏愛好者“迎風而上”,一個個風箏沖向晴空,臉譜、古建筑、動物等形態各異的風箏,將蔚藍的天空裝扮得更加絢麗。
精彩表演喚醒古城的同時,囊括了篾扎風箏、雙鉤書法、黃陂泥塑等十余項非遺技藝在內的風鶴集已經開市,在首義廣場的上空,市民朋友們一站式觀賞歷史留下的文化瑰寶,市民們悠閑地漫步其中。
80歲的陳士榮坐在市集的攤位上,不時有人前來問詢、合影,陳爹爹是篾扎風箏的非遺傳承人,制作篾扎風箏已有40余年。
篾扎風箏是中國傳統的風箏制作技藝,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陳爹爹的風箏都是全手工制成,畫面五彩繽紛、儀態萬千,盡顯武漢平板式風箏的特色,具有濃郁的荊楚韻味,不僅工藝精絕,還能折疊收藏。
“他特別喜歡風箏,手上拿著的就是他自己做的風箏。”一位市民帶著孩子小晨來到現場,她說,孩子很小就喜歡手工活,現在格外喜歡制作風箏,陳爹爹曾在曇華林小學舉辦風箏體驗課,那時小晨便成了陳爹爹的小粉絲。得知當天要舉辦風箏節,他帶上了自己做的小風箏興致勃勃的來到了活動現場,熱切的與陳爹爹切磋,“我以后要做超大風箏,飛到天上讓更多的人看見。”
活動現場,風箏制作、風箏謎會有獎活動、風箏互動環節也得到了眾多市民、游客的青睞,大家喝彩聲不斷,廣場上十分熱鬧。風箏制作臺位上,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體驗傳統風箏制作,陳士榮耐心講解,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體驗課。
為了參加穿漢服領風箏的活動,活動現場不少游客穿著漢服前來游玩打卡,武漢音樂學院的幾名同學表示:“漢服和風箏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穿漢服放風箏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很契合!很美!”
自由放飛環節,專業風箏運動員為大家帶來了放飛技巧表演,并帶領現場的市民們開啟了風箏之旅,而現場放飛的180個更是引得游客們紛紛拍照。該活動由武漢市武昌區文化和旅游局、武昌區黃鶴樓街道主辦,湖北省風箏協會協辦。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