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天上午10點整,學生們整齊列隊,隨著雄壯高昂的旋律響起,全場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唱畢,全場肅立默哀。接著,學生們向烈士墓敬獻花圈,市文明辦副主任羅來庚、市教育局副局長高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二級巡視員蔣銀泉整理挽聯緞帶,向烈士表達敬意。學生代表向革命先烈表達哀思,并號召全市青少年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最后,全體人員列隊瞻仰烈士墓,并敬獻菊花。

儀式結束后,學生們參觀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并參與“穿越時空的對話”主題活動,共同學習革命先烈們的光榮事跡,回顧那段波瀾壯闊、浴血奮戰的革命歲月。在裘古懷烈士展區,學生代表獻上一份刊登了裘古懷烈士遺書的《人民日報》;在于子三烈士展區,學生代表獻上浙江大學精心設計的子三園主題明信片。烈士生前所在中隊戰士及杭州錢江灣小學學生代表把精心繪就的錢塘江大橋手繪圖布置到蔡永祥烈士的展區。

一份紀念的報紙、一疊記錄今日浙大風貌的明信片、兩張展示錢塘江大橋全貌的手繪圖,靜靜地敬獻在英烈展板前,仿佛在無聲告慰他們的英魂。英烈的無私奉獻,我們都記得,他們用生命守護的熱土,如今山河無恙,人民皆安。

“當年您犧牲的剎那,寫下了三封遺書,再三叮囑不要把您犧牲的消息告訴老太太。您知道嗎?家里人痛苦地把這個秘密保守了整整十九年。”裘古懷烈士曾侄孫女裘孜睿眼含熱淚,以回信的方式與裘古懷烈士進行了一場跨越93年的時空對話。

來自浙江大學華家池子弟小學的張若軒同學與大家分享他在于子三烈士紀念碑前偶遇烈士生前校友的感人一幕。“白發蒼蒼的爺爺坐著輪椅長久不愿離去,她說‘每年我都會來這里看他。記得那年我16歲,沒有子三他們帶領我們斗爭,大概也就沒有我幸福的后半生,我很感激他。’”

“我始終都忘不了您不顧自身安危,沖出來將木頭推出軌道外,乘客、火車以及被您視為珍寶的錢塘江大橋都安然無恙,但年僅18歲的您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來自杭州市行知第二小學的鄭童予同學在蔡永祥烈士展區前,深情講述當她了解英烈事跡時受到的震撼,并表示定會繼承先輩遺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杭州市中小學生“清明祭英烈”活動由杭州市文明辦、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開展。近日,全市中小學生通過親手制作小白花、瞻仰烈士墓、擦拭烈士墓碑等方式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紅色血脈、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西湖之聲記者虞露報道,通訊員:夏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