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郭德綱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一位叫”劉富如”的京劇老人在去世前,把保存的京劇手稿等遺物贈予郭德綱。

這位京劇老人這么做,有兩個原因:
第一,劉富如說,自己早年在京劇圈飽受排擠,不受同行待見,心灰意冷之下離開京城,到外地了卻殘生。郭德綱早年也曾被同行排斥,差點在北京待不下去!
第二,郭德綱在同行的鄙視下,能以一己之力保住傳統相聲,并且發揚光大,了不起!既然能搞定相聲,他也能為京劇的傳承做出貢獻,比那些同行靠譜!
第三,郭德綱是個君子,尊老愛幼,在藝術領域,他是信得過的人。
因此,”劉富如”這位京劇老人選擇把珍貴的京劇劇本托付給郭德綱。

通過“京劇老人”劉富如的視角,我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郭德綱:
堅持真理,不向大多數人妥協,不向權貴勢力低頭;
不忘初心,堅守傳統,為傳統戲曲的發展鞠躬盡瘁;
俠義心腸,信守承諾,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道德模范。
總之,這是一個戲曲領域的孤膽英雄,世間少有,是戲曲文化傳承的不二人選。
這么感人的故事,頗有“托妻獻子”的上古君子之風,在這個世俗而且物質的時代,能出現這樣的事兒,很了不得!
人與人的信任,在這個時代是奢侈品,陌生人之間,信任壓根不存在!可是,京劇老人卻無條件信任從未謀面的郭德綱,把自己一輩子學會的能耐托付給他,這多難得!
于是,這個故事成了熱搜,借助郭德綱和德云社的名氣,熱搜傳得又快又遠!

嗯,可以理解大眾為何追捧這種新聞。
如今的娛樂圈,就是一堆破事兒!
看看最近的新聞吧!
不是張繼科涉賭胡搞,傷到前女友;
就是一大堆明星好賭,是賭場常客;
要么就是各種愛豆胡來,女友一大堆,還有人和粉絲攪合在一起。
只有郭德綱這個熱搜顯得另類,是清流中的清流!
沒想到的是,4月7日,事件可能反轉了!

有網友宣稱,所謂的“京劇手稿“劇本是網購產品,在網絡上,不但可指定各種手寫字體,還能選擇印章,同時,做舊也行!
反正,一份手稿,九塊九包郵帶回家,再加上各種印章,做得精美一些,一兩百塊就能把事情辦得漂亮!
郭德綱收到的所謂手稿,其實就是弄虛作假的產品!沒有什么京劇老人,沒有什么真正的京劇手稿,一切都是假的。
對此,爆料者給出了許多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對的。
人們看到這些證據,對郭德綱之前說的故事將信將疑,
郭德綱翻車了。
前期”京劇老人“的故事被捧得太高,反轉的消息一出來,馬上成了爆炸性熱點。
人們的看法是:喲,郭德綱也會被騙啊?還有人懷疑,這是不是郭德綱自導自演,目的是搞流量?

畢竟,郭德綱是說相聲的,他懂京劇,但撐死了就是一個資深票友,京劇傳承也輪不到他操心,是吧?
據說,把手稿轉交給郭德綱的人叫付強,這人還現身網絡。但是,有人懷疑,這小子就是個托,沒準是德云社花錢找來的。
那么,會有樂子人拿郭德綱開涮嗎?

當然會!
網絡上有一種樂子人,成天釣魚,他們的魚餌千變萬化,專門找名人、學者下手。
比如說,前陣子鬧得很兇的”美國利奧寧州達利安造船廠“事件,就是典型的樂子人釣魚產物,不少公知派上當出丑,甚至于著名愛國大v盧克文也不能限免。
郭德綱呢,平日的人設就那樣,如今他是高高在上的相聲宗師,傳統文藝的守墓人,用所謂的”京劇手稿“忽悠他,正好撓到他的癢處!
騙聰明人,拿聰明人逗樂,就得用聰明的方法,不是嗎?網絡釣魚,釣的不是笨蛋,而是有智慧有能耐的人。看這些人出丑,就是樂子人的快樂源泉。
除了是樂子人搞事,也不排除郭德綱、德云社炒作。

這種操作有兩種情況:
第一,郭德綱的確收到手稿,但真假未知。不過,看到有利可圖,有流量可以收割,郭德綱和德云社順勢而為。
德云社能從一個相聲團體,發展成現在的飯圈模式,上上下下對炒作的事兒門兒清。郭德綱的發跡過程,同樣離不開各種炒作,樹立人設的事情,他已經玩了幾十年了!
對于炒作,郭德綱和德云社有著敏銳的嗅覺,這是一種本能,他們不會放過任何機會!
實際上,這種本能是混娛樂圈的成功人士必備的東西。
第二,一切都是自導自演。
疫情結束后,德云社相對低調,新聞不算太多,他們需要一個爆點。
于是,”京劇老人“的故事出爐了。
如果觀眾看不穿這背后的炒作,而是信以為真,郭德綱的人設會變得更加堅固,德云社的正面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目的不就達到了呢?
從此,德云社不單單是相聲界的堅守著,還是京劇的傳承者,這是擴大地盤啦!
郭德綱不怕翻車,德云社也不擔心這事兒會影響口碑。
炒作嘛!就算被揭穿老底,又如何呢?
你就當這是一段相聲吧!
畢竟,不管有沒有京劇老人,有沒有真正的手稿,這事兒不會傷害觀眾,反而是大伙兒逗悶子的好東西!
你想啊!我們看到郭德綱被騙,德云社搞出糗事,是不是有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就是快樂的源泉,也符合喜劇演員必須仰視觀眾,讓觀眾覺得高人一等的規律。
總之,這是一場人間喜劇,郭德綱應該把事情寫成相聲,或者拍成電影。
眾所周知,德云社拍的電影盡是爛片,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好故事。現在,故事來了,是不是應該抓住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