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置身其中切身感受,還是站在高處遠觀思考,都能發現近年來濟南的變化——
這座城市變得更加善于從發展大局、時代大勢中找尋“坐標”,無論是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還是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總能找到在大局、大勢中的“角色”。
這座城市變得更加善于從機遇中找到發力點、從挑戰中找到突破口,乘勢而為、迎難而上,化危為機、迎風而起,因勢利導贏得發展主動權。
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懂得吸引發展要素的聚集,越來越多的人把創新創業的首選地放在濟南,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做大做強的希望寄托于濟南,越來越多的項目把迭代更新發展的資源集中于濟南。

濟南真的變了!
在干事創業的人看來,今天的濟南,是重大戰略交匯疊加的承載地,是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
在胸懷鴻鵠之志的人看來,今天的濟南,是成就夢想、一鳴驚人的“近悅遠來之地”;
在萬千市民網友看來,今天的濟南,是“慕名而來不虛此行”的網紅打卡地,是“到此一游必流連忘返”的旅游目的地;
……
濟南還會繼續變,在“變”中乘“勢”而上、應勢而強。
因勢而謀,實現能級躍升
認清形勢、把握趨勢、因勢而謀,方能掌握時代主動。
建設強省會始終是濟南人的孜孜追求,也是歷屆濟南市委一脈相承的奮斗目標。這一點,始終未變!
從十屆濟南市委針對濟南經濟總量小、輻射帶動力弱的主要矛盾,提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到十一屆濟南市委在打造“四個中心”的基礎上,提出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都市、謀劃推動“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再到如今,十二屆濟南市委進一步明確“勇當排頭兵,建設強省會”的思路目標和工作推進體系,提出“強新優富美高”的奮斗目標——濟南始終順應形勢,立足自身,不斷調整定位、目標和路徑。

濟南在鍥而不舍、開拓創新中扶搖而上——
2018年經濟總量達到7856.6億元,居全省第2位。2019年經濟總量連續邁過8000億、9000億兩個千億元臺階,達到9443.4億元,首次躋身全國城市20強。2021年,經濟總量在2020年突破萬億元基礎上,達到11432.2億元、位次提升至全國城市第18位。2022年經濟總量突破1.2萬億元,這也是六年內這座城市跨過的第6個千億臺階。
一步一臺階的濟南,始終在大局大勢中搶抓機遇,在革故鼎新中謀求變化,在不斷迭代升級中劈波斬浪。
應勢而動,塑造一座“機遇之城”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近年來,這座城市總能在“趕考”中迸發出巨大力量,交出一份份讓人驚喜不已的“答卷”。這足以證明,濟南具有應對形勢變化的適應能力,能夠根據時與勢的不同而靈活調整政策,做到應勢而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明確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黃河,又是黃河!
梳理近年來濟南高質量發展的軌跡,“黃河”無疑是最具分量的著墨。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首次把濟南放到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和區域協調發展布局的高度來謀劃,為濟南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唯一支持建設的城市新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濟南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關鍵支點。濟南進一步明確發展藍圖、產業規劃、人才政策,高規格推動起步區成形起勢。當下的起步區發展勢頭強勁,未來希望之城正加速崛起。
重大平臺載體,為濟南插上產業騰飛的翅膀。
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高端平臺先后落地濟南。作為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三大片區之一,濟南已成為改革開放的“示范區”。

作為重要的區域性金融中心,濟南的金融產業實力雄厚。2021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聯合印發《山東省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濟南成為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濟南被賦予了在科創金融改革領域先行先試的重任。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建設,為金融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提供了絕佳平臺,勢必為濟南高質量發展“走在前”提供強力保障。
縱觀當下的濟南,所有的機遇不是一蹴而就可以把握的。所有向上向前的變化,都源自一次次克服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應變局、化危機。正因如此,才有今天的希望之光照亮未來道路,為明天的高質量發展贏得眾多機遇。
順勢而為,突破來自厚積薄發
城市發展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多年來,濟南人對城市變化大多都有這樣的感受:濟南,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
濟南的變化,來自于方向的改變、措施的轉變、重心的順變;來自于加速育產業強動能、上項目擴投資、惠民生提品質;來自于各行業各方面的潤物細無聲……
濟南的變化,在于發展步步為營。
新舊動能轉換,是近年來發展的“關鍵詞”,濟南搶抓機遇,先行先試、領先領跑,為實現彎道超車、變道換向積蓄了澎湃動力。
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提出實施12項改革創新行動,發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創新”成為這一年濟南的發展“熱詞”。

立足實際,加快發展更進一步。2023年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濟南“新春第一會”錨定“項目突破年”,要凝心聚力抓項目、蓄勢賦能促發展,高效推動十個領域突破。
厚積薄發,動力十足。
如今,濟南各領域各行各業競相開花——
工業經濟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四大主導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引領戰略,數字濟南建設全面鋪開,構建起“1+4+N”總體框架體系,連續5年獲評“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成功入圍最新一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
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不斷強化,8項創新指標穩居全省第一;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對外開放能級大幅提升,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
大力實施“十大改革創新行動”,以創新突破引領高質量發展,改革熱度指數穩居全國前列……
在應變中迎機遇,在變化中謀發展。“乘勢而變”的濟南,正在不斷自我革新中綻放大河之城獨有的魅力。
濟南之變,沒有止境!(來源:“濟南宣傳”微信公號)
原標題:濟南之變,乘“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