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定位為區域性樞紐機場,是未來兩岸重要的交流門戶,被譽為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等級機場。近日,作為新機場“大動脈”的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全面開啟“加速”模式,總體進度已超七成。
塔吊林立,車輛如梭。記者在現場看到,機器轟鳴作響,工人們正緊張作業。據了解,廈門翔安新機場片區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是廈門首個以PPP模式建設的市政項目,總投資13.48億元。
據中鐵市政(廈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部長鄭金航介紹,項目規劃建設綜合管廊總長19.8公里,最大埋深21米,最大斷面近40.7平方米,是目前廈門埋深最大、斷面最寬的管廊項目;包含翔安東路及過海段、機場大道、環嶝北路、蟳窟北路、橫二路、大嶝中路、機場北路、機場快速路及過海段等8條路段綜合管廊,分為市政艙、電力艙、燃氣艙,納入給水、中水等管線,設置消防、排水、通風、信息、照明、報警、監控等智能化管理系統。
施工單位中鐵海峽建設集團張斌介紹,項目重難點部分為兩處過海段,其中機場快速路過海段長982米,是目前國內過海距離最長、直徑最大的跨海頂管管廊。為防止對海域環境的破壞,在跨海管廊施工過程中,采用非開挖頂管施工工藝,通過高精度CT跨孔地質探測技術及外徑達3.6米專用鋼筋混凝土頂管,穿越海底高強孤石群,并利用創新激光精準制導系統,實現貫通誤差不超過5厘米。同時,通過探索使用新型帶式泥漿壓濾脫水機,實現廢泥漿海域零排放的環保目標。
鄭金航表示,該項目6條路段共15.362公里綜合管廊已全面建成,順利通過預驗收并投入運營。目前,項目正進行機場大道路段施工,下一步待機場工作區吹填造地完成后進場施工,預計全部工程將于明年8月完工。(記者 仇慧亮)
原標題:新機場“大動脈”建設提速 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總體進度已超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