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此前明確:科學劃設常態化航空醫療救護“生命航線”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我們早上9點從深圳鹽田出發,10點多到粵北人民醫院,然后進行患者交接,12點左右起飛,13點05分到達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4月17日,一位因車禍重傷的患者從韶關通過直升機轉運至廣州救治,負責轉運的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部通航”)機長代磊告訴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本次轉運屬于航空醫療救護,空管部門為我們開通了綠色通道,天氣也很好,一路非常順利。”
優勢明顯 比驅車起碼快3個小時
“從韶關粵北人民醫院轉運至珠江醫院只需要1小時,常規開車至少需要3小時,這就節省了兩小時時間。”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醫務處副處長張琰說。
直升機轉運在節省時間的同時也保證了患者的安全。“飛機上的醫療設施很齊備,一位醫生、一位護士全程監護。”東部通航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楊皓森介紹,“用于醫療救援的直升機設施配備與120救護車一樣,整機造價約7500萬元。對這位病人來說,由于車禍后嚴重的骨折傷,全身不能動,飛機上有一個負壓真空擔架,可快速、有效、方便地制動,以減少病人身體承受的壓力及搬運時間。”
實際上,進一步提高航空救援能力,也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動的一項重點工作。2022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就發布了《關于深化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通知》),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醫療機構新增的名單中包括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
“在廣東省內,與東部通航簽約合作的醫院已經超過37家。”楊皓森介紹,“我們每年轉運患者為25-30例。”
據悉,對于患者轉運,目前廣東省已逐漸形成完善的轉運體系。《試點通知》還明確,要落實航空醫療救護飛行計劃審批“綠色通道”,協同軍方、衛生、應急、體育、文旅等單位科學劃設常態化航空醫療救護“生命航線”。
自費為主 費用一般為每小時數萬元
醫療救援航空轉運按飛行時間計費。記者了解到,航空轉運有多種支付形式,目前還是以患者自費為主。一般來說,醫療救援航空轉運費用為4萬-6.5萬元/小時。有的患者是保險公司的VIP客戶,可由保險支付轉運費用。據友邦保險經理張利介紹,全球高端醫療保險的客戶如發生嚴重車禍,高端醫療保險會啟動全球救援服務,可以為航空轉運埋單。
據了解,此前曾有國內保險公司銷售過航空轉運險種,一天一元,客戶需使用航空轉運時,在費用上可以享受很大的折扣。不過,目前該險種已取消。
《試點通知》也提出,鼓勵社會資本、保險機構、慈善和公益組織積極參與航空醫療救護事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優化服務供給。同時要探索航空醫療救護區域合作發展,共建區域一體化發展模式,實現資源優化共享,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和使用效率。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數據,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全國已有600多家醫療機構與30余家通用航空企業達成開展航空醫療救護工作意向,每年開展航空醫療救護飛行近2000小時,救助患者2000余人。國家衛生健康委還要求各地進一步擴大航空醫療救護范圍,逐步完善航空醫療救護服務標準,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覆蓋廣泛、模式多元、服務優質的航空醫療救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