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梁懌韜報道:因填埋生活垃圾而滯留的“垃圾山”,在廣州有了進一步治理和活化的可能。4月20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官網就《廣州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陳腐垃圾治理項目》決策草案進行意見征求(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根據《征求意見稿》,廣州計劃通過“陳腐垃圾治理”和“區域統籌開發”的“兩步走”思路,讓生活垃圾填埋場得到治理和活化。
根據《征求意見稿》,生活垃圾填埋場在世界和我國范圍都有治理先例。在美國和新加坡,生活垃圾填埋場被治理成大型地標性城市公園。在我國,廣東、江蘇、福建、河南、臺灣等地均有生活垃圾填埋場治理先例。在廣東,深圳曾通過治理陳腐垃圾并搬遷填埋場,為鹽田保稅區提供土地儲備;東莞曾將治理后的填埋場場址用于莞番高速公路建設。
根據《征求意見稿》,結合廣州實際情況和國內外治理先例,廣州將對已實施封場的增城區陳家林、黃埔區大田山、番禺區火燒崗三座填埋場進行試點治理。治理單位將綜合考慮治理影響、配套條件等多重因素,擬采用“穩定化-開挖-篩分-分類資源化利用”方案對試點填埋場進行陳腐垃圾治理。陳腐垃圾治理完成后,擬在填埋場原址基礎上,統籌整備填埋場周邊土地,并立足各填埋場及周邊土地的發展實際,充分發揮片區在交通、產業基礎、生態環境等區位優勢,對片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與開發。
根據《征求意見稿》,對生活垃圾填埋場陳腐垃圾進行治理,將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預計陳腐垃圾治理完成后,滲濾液滲漏、臭氣外溢等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將徹底消除,周邊土壤環境、水環境、大氣環境為代表的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得到提升。三座填埋場及周邊統籌范圍的土地價值將得以提升。周邊居民生活質量不僅得到提升,一些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務的基礎設施也有望因治理得到落地空間。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