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玉霞、通訊員穗建報道:30日上午,隨著盾構機刀盤破壁而出,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籌、中國中鐵承建的廣州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沿軌道交通十一號線)工程全線廊體順利貫通,未來將大幅提升中心城區供電、供水的保障和應急能力,也能有效減少道路路面開挖頻次。
據了解,地下綜合管廊,是建設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綜合管廊建設補齊了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是構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載體,在綜合管廊內實現對城市生命線的信息化、可視化、智慧化管理。
較傳統的直埋敷設,管線在管廊內具備良好的運行環境,可有效延長管線使用壽命,管線的安裝、擴容和維修更換也均可在管廊內進行,能有效減少道路路面開挖頻次。在防震減災、提高城市安全韌性和綜合承載力、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30日全線貫通的環城管廊,線路全長45.7公里,穿越廣州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灣等五個主城區,全部投入運營后將連通18座規劃變電站、11座現狀變電站、12座自來水廠及加壓泵站,大幅提升老城區供電、供水的保障和應急能力,實現全市供電供水的綜合平衡和遠程調度。
據介紹,目前廣州全市累計開工建設管廊310公里,建成投入使用90公里,在建管廊220公里,初步形成“以中心環線為核心、以若干放射線為延伸、干線支線纜線相結合的綜合管廊骨架系統”。30日全線貫通的環城管廊,是廣州市管廊骨架系統中重要一環,也是目前國內在建的規模最大、最長的地下綜合管廊。
地下綜合管廊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發展建設中的“里子”。下一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會同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推進綜合管廊可持續發展,推動多市場主體參與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