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林廣豪報道 “一份保單一份愛”“為孩子儲備教育的資金”……六一兒童節前夕,不少保險代理人都在賣力營銷針對兒童的保險產品。有業內人士提醒,孩子們的保險產品五花八門,家長要理清正確的投保思路,遵循“先大后小,保障優先”的原則。
兒童因動物抓咬傷、溺水出險多
“父母都比較舍得給孩子投保,所以兒童節前夕是比較好的營銷時機。”一位保險代理人向新快報記者介紹,有的家長甚至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考慮為其投保醫療險。
業內人士提醒,家長在給孩子投保前,首先要清楚孩子們的需求。記者梳理保險公司2022年的理賠年報發現,孩子們的風險表現有所不同。
平安人壽指出,在重疾險總體出險人群中,惡性腫瘤(重度)、較重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腦中風后遺癥依次為理賠原因前三名,而少兒的高發重疾由高至低依次為白血病、良性腦腫瘤、淋巴瘤、嚴重癲癇、神經母細胞瘤。
在意外險方面,兒童因動物抓咬傷、溺水出險尤為突出。新華保險的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的出險原因前三位是動物抓咬傷、摔/跌倒以及交通事故,三者的出險占比分別為35.93%、29.75%、3.86%。
中國人壽的報告顯示,各年齡段人群意外險的第一出險原因不同,18歲以下、18-60歲、60歲以上分別對應意外溺水、車禍、摔傷。
教育年金資金流動性較差
“教育是‘剛性支出’,父母可提前為孩子存上一份教育年金……”記者注意到,近期針對兒童保險的宣傳多數在于引導家長為孩子投保年金險。
據了解,教育年金常指教育年金保險,是一種為少年兒童不同成長階段的教育提供相應保險金的年金保險,有著專款專用、收益明確的優勢。比如,有的產品規定被保人18歲后才能開始領取保險金,且具體領取的金額明確在保險合同里寫明。
以恒安標準人壽的金智啟航教育金年金保險(互聯網)為例,若家長為5歲的兒子投保,選擇5年繳費,每年繳納6000元,保障至30歲。被保人年滿18歲后,連續四年領取大學教育金3000元;被保人年滿22歲后,連續三年領取深造教育金6000元;在被保人30歲后,可領取滿期保險金23629元。以此計算,該款產品的內部收益率(irr)為3.10%。相同條件下與同類產品相比,irr水平不高。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市場上教育年金的門檻不高,這也是賣點之一,比如有的產品支持躉交1萬元,或3年交每年繳費3000元。需要注意的是,在保證教育資金不被挪用的同時,教育年金的資金流動性較差,如果提前退保,一般會導致保費損失。以上述家長為5歲的兒子投保為例,直至第9個保單年度末,退保能取回的現金價值為30118.50元,高于所繳納保費。也就是說,前8年退保均會“虧本”。
提醒
先大后小,保障優先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家長為孩子投保,需理清投保思路。作為家庭支柱的家長,需首先為自己配置充足的保障,一般一個家庭的總保費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5%至20%。
孩子的保險配置順序應以“保障優先”原則,即優先考慮意外險、重疾險和醫療險。對于意外保障,建議家長配置一年期的消費型產品,一般保費只需數十元。部分返還型的意外險保費需數千元,當中用于保障的部分其實并不高。
在健康險的選擇上,可參考理賠報告中的高頻出險原因,匹配對應的保額。比如,少兒白血病治療費用在10萬元-80萬元不等,通常在50萬元左右,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保額。此外,可留意保障少兒特定疾病的保險產品。
“年金險視情況而定。”上述代理人表示,一般儲蓄型保險適合長期規劃的資金,父母應綜合考慮家庭的支出等情況再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