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護送老人回家
近日,四川瀘州城區水井溝商業街,天色已晚,一名賣菜老人走走停停,背簍里還裝著沒賣完的韭菜。老人看起來迷路了,他的“異常”被熱心市民發現后,上演了暖心一幕:熱心市民將他的韭菜搶購一空,還給他買來面包,瀘州市公安局江陽區分局巡防大隊、北城派出所、通灘派出所也接力幫助老人,最終將他平安送回家。
然而,紅星新聞記者深入采訪發現,在暖心故事背后,老人的遭遇卻讓人心酸同情:老人名叫孫某洲,已86歲高齡,居住在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桐子灣村,膝下有兩子兩女,平時一個人獨居,靠賣韭菜貼補家用和買藥治病。但在他迷路之后,其子女均拒絕到派出所來接人。最后,警方只好將他送回村,由村民小組長帶回家。多位村民介紹,老人的兩個兒子雖住在附近,但平時對他鮮有照顧。其長子稱,以前分家時兩兄弟有約定,每年各給父親350斤黃谷、每月10元零花錢……
11月5日,孫某洲老人的故事經紅星新聞獨家報道后,引起公眾和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老人的養老現狀也引起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紅星新聞此前報道:賣韭菜的八旬獨居老人迷路之后:市民買光韭菜警方送他回家,兒女卻拒絕來接人)。11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再次趕到孫某洲居住地了解到,老人的養老問題已得到解決:經當地政府、派出所和村委會組織子女協商和老人同意,他搬出獨居的土坯房,在兩個兒子家里輪流居住,各住兩個月輪替,生活由兒子照顧供養。
事件進展:
老人搬出獨居土坯房
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供養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11月5日,孫某洲老人賣韭菜迷路背后的故事經紅星新聞獨家報道后,隨即引起瀘州市、江陽區有關部門和老人所在地通灘鎮政府的高度重視。11月6日,相關部門即趕到通灘鎮桐子灣村了解情況,老人在成都打工的小兒子也從成都趕回了老家。
老人此前居住的土坯房
經過當地政府、派出所和村委會組織老人的子女協商,經老人同意后,老人從他獨居的土坯房里搬出來,在兩個兒子家里輪流居住,各住兩個月,生活由兒子照顧供養。11月6日晚臨時居住在小兒子家里,11月7日起正式開始在大兒子家生活,兩個月后到小兒子家生活。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孫某洲兩兒子的房子背靠背,距離只有幾十米,均有水泥公路相連,直通外面。小兒子家是兩層小洋樓,比較氣派;大兒子家的房屋為一層,干凈整潔。紅星新聞記者趕到孫家時,老人的大兒媳婦王大姐正在為公公收拾房間。
孫女的房間騰給爺爺住
“本來沒得多余房間,因此不得不把女兒的房間騰出來給爺爺住。”王大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的女兒在綿陽讀書,大學剛畢業還沒找到工作,兒子在瀘州上班。王大姐說,現在公公過來住,將來女兒回來就跟自己擠一下。“天冷了,要給他鋪厚被子。”王大姐和弟媳婦易女士一起,幫公公鋪好了新被褥。
據了解,孫某洲的老伴已去世20多年,大兒子在廣東打工,小兒子在成都打工。小兒子的房子新修不久,欠了幾十萬元外債。對于父親后續生活的安排,兩個女兒也表示滿意。
老人搬到大兒子家
記者走訪:
老人性格較倔強身體無大礙
家人擔心他住不了多久又回土坯房
11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在桐子灣走訪了解到,孫某洲老人性格較倔強,也給兒子們惹了些“麻煩事”。“有的人家辦酒席,跟他非親非故,家里人也沒參加,但老人不管這些,坐上桌就開始吃。”村組干部稱,這讓許多人不能接受,兒子們也覺得丟了面子。
據老人的大兒子介紹,兄弟倆早年曾有協議,每家每年給父親350斤谷子,每個月給10元零花錢,但因某些原因,該協議到后來無法執行。這次經當地政府調解達成新協議,老人也搬出了土坯房,兩個兒子和兒媳都希望能執行下去。
“最怕就是過不了多久,他又搬回去。”二兒媳易女士說,老人最大的毛病是不講衛生,一年四季很少洗澡。易女士說,11月6日晚他們給老人打了熱水讓他洗腳,他也不洗就睡了。
另外,在此次收拾老人舊房過程中,找出了6000多元現金,很多都已經長霉了。在現場,紅星新聞記者指出他住的土坯房有些不安全,存在安全隱患,老人也有點不高興,說“住了幾十年,房子沒問題,安全得很。”
孫某洲老人的二兒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老人身體應該沒有大問題,就是有疝氣,偶爾發作,因此要靠吃藥緩解。“我們也咨詢過醫生,他這個年齡了又不能做手術。”易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次如果不是政府和派出所、村委會出面,他們即使想把老人接過來供養,老人也不會同意。“我們最擔心的是,他住一段時間又跑了,又回到他的土坯房。”
紅星新聞記者 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