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早于1956年發現,因其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導致相鄰細胞融合,細胞病變形成類似“合胞體”的結構,被形象稱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根據病毒種的不同,可分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1957年從嬰兒呼吸道標本中分離)、牛呼吸道合胞病毒(BRSV)和鼠呼吸道合胞病毒(MRSV)。RSV屬于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屬,為非節段性單股負鏈RNA病毒,能導致所有年齡段人群的呼吸道感染,是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也是造成嬰幼兒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尤其對早產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原發免疫缺陷的嬰幼兒造成的疾病更重。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有癥狀的感染者和無癥狀的隱性感染者都可傳播病毒,主要通過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觸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傳播,但飛沫和氣溶膠也可引起傳播,如近距離接觸患者咳嗽或打噴嚏等。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主要為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也可在特定場所如養老院、月子中心、托幼機構、醫院等人群密集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聚集的場所中引起暴發。在我國,北方地區冬春季是流行高峰期;部分南方地區,冬季或潮濕雨季是感染高峰,其他季節也會有病毒檢出。
感染后會有什么癥狀呢?
RSV感染可表現為癥狀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表現為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與患兒的年齡、基礎疾病、環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關。且RSV感染不能產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護兒童免于再次感染。
潛伏期通常為2-8天,臨床表現以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現為鼻塞、流涕、咳嗽和聲音嘶啞等。患兒多數癥狀會在1-2周內自行消失,少部分發展為下呼吸道感染,表現為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多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癥狀包括咳嗽、喘息,極少部分進一步加重出現呼吸急促和喂養困難等,嚴重者可發展為呼吸衰竭,可累及呼吸系統外臟器,甚至導致死亡。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要吃什么藥?如何治療?
對付病毒,我們還是一樣的經典招數:“對癥治療+抗病毒治療”。
輕癥患兒對癥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為自限性疾病,癥狀一般會在1-2周內消失)
稍微危重一點的,在對癥的基礎加上抗病毒治療,所有用藥需在醫師藥師指導下進行。
藥師提醒:
所有用藥請在醫師藥師指導下進行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感染呢?
目前國內尚無可用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也無特效治療藥物,因此,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也是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一
任何場所、飯前便后、外出玩耍、接觸公共物品后應注意手衛生,避免用未洗過的手觸摸臉、眼睛、鼻子和嘴巴。
二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前臂遮住口鼻,不要用手,并將用過的紙巾丟入帶蓋垃圾桶中。
三
流行高峰季,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區域,必須前往時戴好口罩;避免與有感冒癥狀的人親密接觸,比如親吻、握手,不要和別人共用杯子和餐具等。
四
做好家庭環境衛生清潔,定期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五
感染后,如果癥狀輕微,盡量居家隔離休息,減少外出,避免進入公共場所,如若外出請戴好口罩。一旦出現持續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當患者為嬰幼兒時,看護人要密切觀察孩子病情變化,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六
母乳中的抗體IgA對寶寶有保護作用,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因此,推薦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除此,要盡量避免孩子暴露于煙草和其他煙霧,以保護孩子氣道黏膜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