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宏委員。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月 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月 實習生 張新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感染新冠是否會降低人體免疫力?”“接種新冠疫苗后為何還會不斷感染?”等備受公眾關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回應。
“是不是說我們反復感染以后,這些人群的免疫力就變弱,生各種病的(概率)都會增加?”張文宏表示,在新冠急性感染期間,人的免疫細胞數量和功能會受到影響,但康復后,免疫功能就會逐漸恢復正常,“目前,沒有數據讓我們觀察到,感染新冠后會出現長期的免疫功能低下,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率增加,或是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2023年底,甲流、乙流、新冠、支原體感染等多種呼吸道疾病交織疊加,來勢洶洶。張文宏認為,2023年以來監測到的各類疾病流行率的波峰,實際跟往年比較接近。由于新冠的感染是全人群的,如果群體都存在免疫力下降的情況,疾病的流行模式就會出現持續的超高發狀態。因此,張文宏強調,“無非是今年幾個疾病疊加在一起以后,感覺到好像免疫力反復在消退,但是哪怕感染的次數多,把今年很多疾病獨立來看,還是呈現季節性與地方性流行的特點,是常態化的流行疊加。”
此外,張文宏指出,人類的免疫功能實際是在一次次同病原體的斗爭中得到訓練,注射疫苗與自然感染都會讓人類主動獲得對某種病原體的免疫能力。需要注射疫苗的疾病一般分為兩種,一是感染后能夠獲得終身免疫力的疾病,如乙型肝炎、麻疹、天花等,通過注射相應的疫苗可以預防感染;二是會反復感染的疾病,此時接種疫苗的目的除了預防之外,更重要的是降低發病的嚴重程度,譬如流感、新冠均屬于這種類型。他表示,換言之,接種了疫苗依然會反復感染新冠,符合此類病毒的疾病規律,不必過度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