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時間:2024-06-03 06:19: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年來,校園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山東各級人民法院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在全國范圍內首創設立校園安全先議辦公室。截至2024年5月,全省61個區(縣)設置校園安全先議辦公室819個,其中,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實現全域掛牌。
“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惡性事件時有發生,我們發現部分未成年人由于輟學、監護缺失等原因,初期的不良行為得不到較好處置,最終發展為嚴重不良行為甚至違法犯罪,但案件起訴到法院后,其可塑性、再造性已經大大降低。”在5月31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蔣海年介紹該工作試點的初衷。
據介紹,校園安全先議試點工作是將法院職能前移,對未成年人罪錯行為實行一體處置、分級干預。首先由專門的少年審判機構進行審查,通過審查決定適用保護處分或者刑罰處分,再轉介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處置,由此進一步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推進平安校園建設。
2022年,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先后確立23家中基層法院作為司法先議改革試點。2022年5月13日,東營市河口區人民法院率先成立全國首家校園安全先議辦公室。2023年至今,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全面推動司法先議試點工作。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共化解校園糾紛175件,對37名具有不良行為的學生進行分級干預,對104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
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各地校園安全先議辦公室積極參與校園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依法調解處置校園欺凌案件,并普遍確立了“線索發現+甄別診斷+分類處置+反饋評估”工作模式。
蔣海年表示,山東的試點工作不僅體現了提前預防的思維,著力于阻斷罪錯行為的惡性發展,也以校園安全為結合點加強與檢察、公安、司法、教體、民政、婦聯、共青團等多部門的銜接,探索未成年人罪錯問題的一體化解決機制,有利于進一步建立少年司法先議社會支持體系,依法維護師生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