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秦海峰
近日,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標準院”)、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主辦,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三屆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上,發布了《中國鈉離子電池產業技術路線圖》,“標準”成為本屆論壇的熱門話題和高頻詞。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在主旨報告《鈉離子混合電容器》中指出,鈉離子混合電容器仍面臨產業化挑戰,在市場應用中需克服行業規范和產品國家標準缺失,尚未實現規模量產和規模應用,上游材料不成熟,需要重新匹配適合鈉離子混合電容器特性的電子元器件,缺少成熟的下游應用示范解決方案等階段性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基礎處處長金磊指出,中國新能源發展已具備了良好基礎,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為代表的中國“新三樣”國際領先。下一步,該司將會同有關方面持續推動鈉離子電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強產業統籌規劃,落實專項政策,明確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優化產品創新生態,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用;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制定國際標準;推動市場拓展和應用,對產能布局進行積極引導,統籌推動鈉電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電池行業的兩個重要發展方向,分別是新型電池和綠色低碳發展。面對鋰資源短缺、價格上漲及儲能需求的激增,近年來,以鈉離子電池為代表的新型電池產業化進程顯著加快。”電子標準院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鵬林表示,我國政府在多項政策規劃中也加強了對鈉離子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的研發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21年就提出要適時開展鈉離子電池的標準制定工作。電子標準院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司組織開展鈉離子電池標準體系研究和具體標準編制工作,目前陸續開展了《鈉離子電池術語和詞匯》《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技術規范》《小型動力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技術規范》《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等9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
為推動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和標準體系建設,電子標準院和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已針對鈉離子電池產品開展4批測評,并在今年啟動首批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摸底測試。據了解,通過全國第四批鈉離子電池測評的企業包括深圳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惠州鋰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易事特鈉電科技(廣東)有限公司、山東圣陽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猛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東漸光儲(鹽城)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世記華鈉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優特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鈉坤碳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測評單位包括山西華鈉芯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深圳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漢行科技有限公司、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綿陽創明智能電池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公司。
記者觀察到,本屆論壇設置了鈉離子電池產業鏈分論壇、鈉離子電池應用分論壇、鈉電標準研討會、新型儲能電站開發與運營研討會、鈉電產線及儲能項目考察等環節。會議總結了過去一年鈉離子電池領域進行的國內外標準化工作情況,并對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進行了介紹。會議期間,專家們還對《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釩鈉》《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復合磷酸鐵鈉》3項鈉離子電池材料行業標準,以及《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技術規范》《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技術規范》兩項儲能鈉離子電池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充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