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時恢復對日水產品進口?中日達成哪些共識?
時間:2024-09-23 09:21 來源:凍品攻略微信號
20日下午,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的新聞一出來,水產圈就熱了起來,不少客戶私信過來詢問到底什么情況,是不是馬上就要放開對日本水產的進口了,尤其以前有進口日本水產的客戶更為關注。不過后來外交部有了官方的說明,我們一起來梳理分析一下,何時能夠恢復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中日雙方到底達成了哪些共識?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單方面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引發國際社會尤其是中國的強烈反對。作為最重要的利益攸關國之一,中國不僅擔憂排海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也對日本水產品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因此,中方采取了緊急預防性措施,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9月20日,外交部官網發布消息,中日雙方在經過多輪磋商后,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了共識。
共識中的關鍵內容
根據外交部和權威媒體的報道,中日兩國近期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進行了深入磋商,達成了多個重要共識。這些共識的核心內容包括:
1. 國際法義務與環境評估
日本承諾將切實履行國際法義務,盡最大努力避免對人體和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并持續進行海洋環境及生態影響評估。這是對外界廣泛關切的直接回應,旨在增強國際社會的信任。
2. 長期國際監測機制
雙方一致同意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框架下設立涵蓋排海關鍵環節的長期國際監測機制。該機制不僅將包括對排放過程的全面監督,還將確保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利益攸關國能夠獨立參與監測、取樣并進行實驗室分析。這一機制的設立是雙方共識的核心,旨在提升數據透明度和可信度。
3. 持續科學對話
中日雙方強調,將基于科學進行建設性對話,妥善處理涉及排放的關切。雙方承諾在后續的對話中,繼續就技術細節進行磋商,包括監測核素種類、檢測方法等,確保排放過程在可控范圍內進行。
4. 中國的預防性措施
中國目前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采取了緊急預防性措施。這是依據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實施的臨時性舉措,目的在于保障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中方表示,只有在參與國際監測并通過獨立取樣確認數據后,才會基于科學證據逐步調整有關措施,逐步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
那么日本水產品何時能夠恢復出口中國呢?
盡管中日雙方達成了關于核污染水排海的共識,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將立即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恢復水產品進口的過程將是一個漸進的、基于科學評估的過程??梢悦鞔_的是,中國對日本水產品恢復進口有幾個前提條件和步驟:
幾個前提條件
日本履行國際法義務:日本必須持續履行其在國際法下的義務,確保排海不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有效國際監測機制:中國等利益攸關國必須能夠有效參與國際監測,包括獨立取樣、實驗室分析等。
科學對話與透明度:雙方必須繼續基于科學進行對話,確保核污染水排放的過程公開透明。
排海對環境的評估:日方需持續開展環境評估,確保排放的安全性。
幾個必要步驟
機制保障:首先,中方需確保能夠有效參與國際監測,并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框架下獲得透明的監測數據。
持續監測:國際監測機制需運行一定時間,以觀察排放是否符合安全標準。
評估結果:對監測結果進行全面評估,確定日本水產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逐步恢復進口: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中方將逐步恢復符合標準的日本水產品進口。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日雙方雖然達成了關于核污染水排海的共識,但實際的落實仍需時間和多方面的技術協調。
目前,中方已經表態,在充分參與國際監測并獲得科學證據的基礎上,才會考慮調整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限制。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也明確表示,雙方共識文件并不意味著中國立即全面恢復日本水產品的進口,而是要依據監測結果和科學事實來逐步調整政策。
總之,日本水產品的恢復出口并非短期內可實現的目標,尚需經過一系列嚴密的科學監測和數據評估。這不僅是對中國消費者健康的保護,也是對全球海洋生態環境的負責態度。未來中日雙方在國際社會的監督下,如何落實這些共識將成為決定日本水產品恢復出口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