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多家肯德基門店因為轉基因大豆油被立案調查,天津市場局坐在蠟上了


新聞大致就是,天津市場監管局發現多家肯德基門店使用轉基因大豆油而沒有標識,判定為違規,進行立案調查。隨行媒體春秋筆法,不停暗示肯德基隱瞞使用轉基因大豆油侵犯消費者權益,后續大量媒體轉載。
天津市場局的執法依據是《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要明確標識”,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其中的“生產經營”以及“轉基因食品”如何解讀。
從大豆中提取出大豆油,這是“生產”;把大豆油銷售給消費者,這是“經營”。
但是把買來的大豆油用到食品中,是“使用大豆油”——這樣的“使用”算不算“經營大豆油”呢?新聞中的執法部門顯然認為“算”。但這種解讀是否符合立法初衷,還是有必要由最高法或者人大作出司法解釋的。不過農業部曾經做過澄清:用轉基因大豆油炸的油條,并不算轉基因食品。
大家應該知道,全國每年進口近1億噸轉基因大豆,會產出大約2000萬噸轉基因大豆油。這些油的去向不外乎餐館、食堂、酒店以及加工食品。加工食品需要標簽,但餐館食堂酒店都沒有標注要求。即便是加工食品,標簽通則對植物油的標注要求是“植物油”或者“精煉植物油”(氫化的標注“氫化植物油”),而沒有要求標注油的來源。
如果使用轉基因大豆油而沒有標識出來就要被罰的話,那2000萬噸大豆油(而相應的非轉基因大豆油最多也就二三百萬噸)都去了哪里?食品餐飲行業里還有多少是“合法”的呢?
可以說,這事兒就是執法部門亂作為,深諳春秋筆法的媒體挑逗公眾情緒,其專業素養不如大批網友。
要命的是,這是個嚴重的選擇性執法。如果監管部門認定餐飲中“使用轉基因大豆油而不說明”是違法,那么根據“違法必究”的原則,差不多可以把全天津的餐館食堂罰個天翻地覆能夠全身而退的估計剩不下多少家了。
關于轉基因的話題科普了十幾年,寫過的文章加起來都夠一本書了,也不知道真正影響了幾個人。關于今天這新聞,再說幾個點:
1、許多媒體在用他們“高明的語言能力”轉基因大豆油“安全性成疑,應該標識出來讓消費者避免”,但即便是亂作為的天津市場局,執法理由也只是“未標識”而不是“使用”;
2、不管是農業部還是市場監管總局,標識要求都是針對油本身,而沒有要求過使用了油的食物要標識。有網友提到的那個《餐飲企業經營規范》(SB/T10426-2007)有要求,需要說明的是:(1)、那是一個推薦性行業標準,不是餐飲企業必須執行的,也不能作為執法依據;即使那個標準,在正式的版本中,對于使用了轉基因原料的食物,也說的是“宜標識”而不是早先報道的“須標識”。
3、有網友查到,全國只有黑龍江有法規要求餐飲中使用了轉基因原料需要標識。那是一個地方性法規,比較奇葩,但最多也只是在黑龍江有效,約束不了其他省市區。
4、大豆油中已經沒有蛋白和核酸,所以其實并沒有轉基因成分。國際常規,并不把這樣的產品作為“轉基因食品”來對待。中國目前的法規是基于作物,把“來自于轉基因作物的成分”都作為轉基因食品來對待。
5、對于轉基因標識,國際上通常采用“定量標注”,也就是轉基因成分超過“閾值”才作為“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比如歐盟的標識閾值是0.9%,而日本的標識閾值是5%。中國現在實行“定性標識”,也就是不管含量高低,只要來源于轉基因作物就需要標識。
6、前面兩條(第4和5)在科學上不合理,在執行上難度大,在中國也在醞釀修訂。
7、中國的轉基因技術并不落后,但是產業化嚴重滯后了。國家戰略是穩步推進,今年已經有些地方被批準進行“示范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