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貿易百問 | 農產品揚帆出海 四川如何助力?
時間:2024-11-07 09:02 來源:農業貿易促進微信號 作者: 曾潔 吉銳
四川是我國西向南向開放門戶,具有開放發展的空間和資源優勢。近年來,四川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指示要求,全面分析農業優勢和短板,多措并舉促進農產品出口,助力“川字號”農產品揚帆出海。近五年來,四川農產品出口增長46%,多個單品出口位居全國前列。那么,為助力農產品揚帆出海,四川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一
建基地,夯實貿易基礎
加快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以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建設為重點,持續在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上發力,進一步提升特色農產品生產吸引力、帶動力和輻射力。
一是統籌謀劃強支持
將國貿基地建設與現代產業集群培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培育、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創建、天府糧倉精品品牌打造統籌謀劃。每年安排財政資金600萬元支持培育。
二是突出重點找優勢
通過深入調研,找準四川農產品出口優勢,聚焦水果、蔬菜、茶葉、水產品等分類開展培育。特別是針對出口標準不高、國際品牌不響、市場渠道不通等問題,重點支持基地對標國際市場開展國際標準認證、國際品牌注冊,拓寬農產品出口渠道。
三是聯合共建樹樣板
聯合省商務廳、成都海關制定農業國貿基地《實施方案》《考核細則》,整合部門資源,加強業務指導,提升農產品流通能力。截至目前,已成功申報9個國家級國貿基地和32個省級國貿基地,建成29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這些基地已成為農產品出口的中堅力量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
二
建平臺,拓寬出口渠道
大力開展“川字號”農業品牌培育行動,在建平臺、育品牌、重營銷上下功夫,組織多種形式境外推介活動,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境內外展覽展示。
一是國際舞臺頻頻亮相
從2023年起,積極開展“天府糧倉”精品品牌“一帶一路”行,策劃韓國、意大利、中國香港等23個站點活動,舉辦海外推介和投資洽談會。2023年,累計組織200余家農業企業赴境外參展推介,補貼資金1000余萬元,達成意向簽約金額近10億元,掀起“川字號”農產品國際熱度。
二是國內平臺熠熠生輝
充分利用中國國際食品及配料博覽會、四川農業博覽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海峽兩岸農業博覽會等國內展會平臺,設置四川出口農產品展示專區、舉辦出口農產品專場推介活動,吸引大量采購商咨詢洽談。支持瀘州、資陽、眉山、雅安等地申辦中外地理標志產品博覽會以及舉辦檸檬、蔬菜、泡菜、茶葉等專項國際性論壇或會議,提升出口農產品品牌影響力。
三
建機制,強化組織保障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對外開放,尤其是農產品出口工作。2024年,分管省領導先后兩次召集會議,親自謀劃、親自推動農產品出口促進工作。
一是出臺實施方案
結合四川實際,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會同省商務廳、成都海關等14個部門,出臺了《四川省促進農產品出口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發展目標,細化分工責任。
二是健全協調機制
以省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聯席會議為基礎,完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健全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加強農產品出口協調工作職能,并由分管省領導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議,研究解決農產品出口問題。
三是強化統籌協調
省農業農村廳與省商務廳、成都海關簽署《促進四川農產品出口合作備忘錄》,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絡機制,幫助解決農產品出口在專列運行、出口通關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支持230余家企業組建四川農產品出口聯盟,支持農業企業抱團發展。定期開展政策宣傳和培訓等,不斷優化服務水平,提升企業出口能力。
通過多方努力,四川農產品貿易屢創新高。2023年,四川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11億元,同比增長7%。2024年1—8月,四川農產品進出口總額185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額59億元,同比增長28.6%;進口額126億元,同比增長59.7%。下一步,四川將繼續加大促進農產品出口工作力度,依托四川自由貿易區、國際鐵路港、雙國際機場等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努力打造西部農業開放高地和農產品貿易樞紐。
作者|四川省農業對外合作交流中心 吉銳 曾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