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信用+一業一查”助推監管從“全面撒網”到“精準發力”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甘肅省平涼市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總體要求,將“一業一查”跨部門聯合監管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深度融合,對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開展精準靶向監管,實現從“全面撒網”到“精準靶向”監管的轉變,高效化解了經營主體數量龐大與監管資源有限的突出矛盾,實現了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對經營主體干擾最小化。
建立健全機制,高位謀劃部署推動。市政府出臺《“一業一查”跨部門聯合監管實施方案》,市雙隨機辦制定《“一業一查”跨部門抽查計劃》《“一業一查”聯合抽查事項清單2.0版》《“一業一查”跨部門監管信用合規指南》《“一業一查”跨部門監管實施細則》,整合了73個聯合監管行業,明確時間表,細化任務圖。通過召開年初聯席會議、半年調度推進會議、舉辦業務培訓等方式,組織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通過“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提升聯合監管效能。
強化督查指導,深入推動責任落實。全市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堅持月調度、季督查、年考核,半年由市政府督查室牽頭、市雙隨機辦公室配合,抽調市級相關單位成立督查組,采取實地走訪、查閱資料、核查系統、召開座談會議等方式,對全市相關單位開展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及信用監管督查指導,針對工作進展緩慢的單位,現場發出督查整改通知單,印發通報及工作提示函,高效推進“一業一查”跨部門聯合監管提質增效。
深化科技賦能,推動數據互聯互通。依托省“互聯網+監管”系統,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省市場監督管理登記注冊系統縱向貫通、橫向聯通,在信息上實現互認共享共用。根據245個相關部門累計歸集的165867條監管信息,對全市15.1萬戶經營主體形成了獨立信用檔案,實現了“一眼了解概況”“一頁查看全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充分運用移動端APP現場錄入結果,同步至公示系統,記于企業名下,實現“掌上管”“指尖查”。今年全市雙隨機檢查經營主體14018戶,移動端錄入公示13134戶,移動端APP使用率93.7%。
聚焦信用風險,實行精準靶向監管。根據全省“通用型+專業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對全市所有企業分為信用風險低(A類8141戶)、信用風險較低(B類21179戶)、信用風險較高(C類1969戶)、信用風險高(D類963戶)四類,對低風險企業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高風險企業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對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潛在高風險領域進行重點監管。今年,全市通過信用風險分類方式抽查A類企業748戶占比9.1%、B類企業3896戶占比18.4%、C類企業608戶占比30.9%、D類企業815戶占比84.6%,共發現問題并現場整改609戶、限期整改143戶、轉案源21戶,實現了精準靶向監管。
“懲戒+修復”閉環,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茖W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構建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促進經營主體依法經營,營造誠信市場環境。全市共辦理守信激勵“綠色通道”業務3815人次,1237戶經營主體因辦理業務受到限制而及時改正失信行為,年報容缺填報方式便利經營主體1.15萬戶,解除任職資格限制1人次,修復經營異常名錄215戶,修復個體戶經營異常狀態88戶,修復行政處罰4戶,修復嚴重違法失信名單1戶。
下一步,將持續以“一業一查”跨部門聯合監管為引領,以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為切口,采取差異化精準靶向監管模式,將“一業一查”跨部門聯合監管抽查比例、頻次與企業信用等級緊密結合,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企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低風險企業“無事不擾”,對高風險企業“利劍高懸”,以更精準的信用風險、更規范的聯合監管、更完善的政府服務,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強動力。(來源: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