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周魷魚市場:市場止漲轉跌,魷魚行情顯現下行通道
時間:2025-04-22 08:12 來源:凍品攻略微信號
進入2025年第16周(4月11日至4月17日),中國魷魚市場整體繼續維持高位運行態勢,但在多方博弈下,“穩中走弱”趨勢愈發明顯。價格分化、成交增量與觀望氣氛并存,標志著市場進入新一輪博弈期。


東南太平洋:胴體反彈,其余多數規格價格回落
本周,浙農中心東南太平洋魷魚平均結算價格約為23833元/噸,較上周繼續微幅下行。多個品類出現價格回落,其中片子和魷魚須價格分別下跌1000元和1073元/噸,成為跌幅最大的品種;尾鰭、大原條、魷魚嘴等品類跌幅在320-520元/噸之間,整體呈現緩慢調整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連續兩周大跌后,胴體規格出現止跌反彈,單周上漲398元/噸,顯示底部或已初步形成,反映出市場部分采購方逢低補貨情緒釋放。
盡管整體行情趨弱,但交易量較前期有所回升,共成交4598噸,顯示出一定承接力。
從綜合報價來看,東南太平洋大多數規格報價持穩,僅尾鰭、小原條、大原條、片子等品類小幅下調250-400元/噸。
秘魯資源初露復蘇信號,全年捕撈量看高
產地消息顯示,秘魯近海資源仍未完全恢復。截至2月第一周,累計卸貨量僅9183噸,但最新預測指出,1-6月秘魯巨型魷魚總捕撈量或將達19萬噸,為2025年復蘇奠定基礎。IMARPE最新研究顯示,今年資源分布優于去年末,被認為是秘魯魷魚“復蘇之年”的重要信號。
國內方面,遠洋船隊捕撈表現穩定,年初至今單船平均捕撈量維持在700-800噸區間。
西南大西洋:阿魷產量平穩,市場觀望
本周浙農中心無西南大西洋魷魚交易記錄,但綜合報價保持穩定。阿根廷本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本季累計卸載量達97997.5噸,預計全年產量將與前兩年(約15萬噸)持平,保持高位。
我國遠洋船隊在西南大西洋作業表現良好,目前魷釣船單船均產為300-350噸,大拖網船為1200-1300噸,小拖網船為630噸左右,處于正常范圍。
西北太平洋與印度洋:波動有限,價格整體平穩
本周西北太平洋交易放緩,僅1500g以上規格有成交,平均價25500元/噸,其他規格維穩,唯有300-500g規格價格小幅上漲750元/噸。
印度洋市場雖無實際成交,但多個大規格報價上漲750元/噸,顯示在資源相對稀缺背景下,買方信心尚存。
市場進關放緩,高價壓力抑制采購積極性
舟山口岸數據顯示,4月以來遠洋自捕魷魚進關量有所減少,與市場高價、需求低迷相互交織。雖然前期累計進關已達18萬噸,同比增長顯著,但高價持續,加工企業在原料成本高企下保持謹慎態度,實際開工積極性受限。
市場觀察:價格高位震蕩,供需分歧仍在發酵
從本周行情可以看出,市場仍在尋找新的平衡點。上游船東對價格走勢保持樂觀,而加工廠因原料過高、利潤壓縮表現消極,貿易商則因終端需求不振降低報價預期,多方“拉鋸”格局愈發明顯。
在中美貿易戰影響未退、消費端恢復乏力的背景下,預計未來短期內魷魚價格仍將在高位震蕩區間盤整,中長期趨勢仍需關注國際資源變化和主要市場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