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距離2025重要計劃的關鍵窗口期,計劃的核心內容是:到2025年,我們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要實現自主保障。
緊扣契合上層邏輯,今年重磅改革再次確認科技創新的戰略方向,經濟復蘇亦需要新動能,科技發展可以有效創造增量格局,在外部限制的大背景下,國產替代進口、高精尖突圍的緊迫性與必要性越來越重要,人工智能等領域已成為大國角力的焦點。
加快國產替代的發展進程,國產科技將會成為未來兩年的主要任務(ZG制造2025計劃)。
一、歷史性機遇到來
這些年市場都給了我們什么樣的暗示:2018-2020芯片半導體全線飆漲(核心基礎零部件),出現了多只10倍股;2020-2022工業母機、智能制造強勢爆發(核心基礎零部件);2022年底-2023信創、人工智能、國產軟件成為市場領頭雁(國產軟件和應用),而這一階段才剛剛開始!
錯過了前兩波大紅利,這一次才開始的難道還要放過?所以按照政策的發展目標接下來的主線還是科技創新,高層也已經明確指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信創、芯片半導體等!!將是未來2年的重中之重!!
在全球搶占科技高峰的背景下,2023年是我們國產科技崛起的關鍵時期,科技龍頭是未來優秀的資產之一。為此,我們整理了一份A股專屬的“頂層國產優質科技龍頭”資料,可長按下方領取。
目前是關鍵時間窗口,每年3月都是“抓妖”的好時機,大會定義預期,從2014年的一帶一路(中國中車大漲705%)到2021年的碳中和(華銀電力大漲322%)以及2022年的穩增長(浙江建投大漲475%),2023年的國產科技賽道即將爆發,同時指數回踩60日線即將企穩拉升。
二、如何抓住龍頭?
我們綜合了美國近10年歷史,以及A股約300家“10倍股”整理了一些關鍵特征,其中,它們都有3個共同點:優秀行業、精美市值、資金搶籌。
1)重點觀察幾大行業:芯片、信創、國產軟件、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它們將是這一輪科技革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精美市值:“小而美”公司,調查顯示,創業板的翻倍潛力股目前市值中位數為261.36億元,而中小板的市值為178.67億元,翻倍的都是市值偏小的公司。
3)資金搶籌:優質股的“發動機”,無論一個股票是否優質,最主要的啟動條件都是有資金搶籌。所以資金才是真正的妖股“發動機”。
來源【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