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觀察者網 李澤西】
《亮點》:周波大校,在俄烏戰爭爆發的幾周前,習主席與普京在北京會面;會后,中方提及兩國友誼“上不封頂”。自此,世界各國一直在猜測,既然俄羅斯正處于戰爭狀態,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到底有沒有“上限”。您能解釋一下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實際立場嗎?
周波:我覺得“上不封頂”被惡意解讀了。我打個比方:如果我說想跟你交朋友,但又補充說我們的友誼是有上限的,這難道不是很奇怪嗎?因此,在聯合聲明中,兩國表示希望長期、無上限地發展友誼,是很正常的。但請記住,同一份聲明中也明確指出,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不針對第三方”。我不知道為什么人們從不引用這句話。這句話也提醒大家,中俄友誼不是軍事結盟。
《亮點》:很多歐洲國家都希望中國旗幟鮮明地反對戰爭。
周波:首先,中國沒有向俄羅斯提供任何軍事援助。試想一下,如果中國真的在軍事上幫助俄羅斯,世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第二,中國明確表示,必須尊重獨立國家的主權。然而,考慮到這一切開始的背景原因,我們中國對俄羅斯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全球南方的許多其他國家,例如印度,也因同樣的理由同情俄羅斯。
《亮點》:這些原因是什么?
周波:普京并不是第一個反對北約東擴的俄羅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也曾警告北約不要東擴。我認為軍事聯盟就像水蛭,以吸血為生。北約必須通過擴張來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沒有擴張,它就會變得靜止不動,最終死亡。北約不是一群小國聯手對付一個巨大的威脅,它是一個由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國家所組成的聯盟。在我看來,這不是為了自衛,而是為了用手中的大棒傳播西方民主。

《亮點》:烏克蘭和東歐的其他一些國家可能不同意這一點。普京和俄羅斯政權的其他成員曾多次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是否在利用其對俄羅斯的影響力來阻止這種情況發生?
周波:我認為中國是在這么做。如果我們假設普京不是在虛張聲勢,而是真的有此計劃,那么一個如此強大、與俄羅斯如此友好的國家(中國)的這種聲明就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的表態是正確的,這也與我們國家堅定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是一致的。這不是一個友誼的問題,不是一個國際關系的問題,這是一個關乎人類的問題。正如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五個核武器國家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所說,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
《亮點》:您認為這場戰爭是否損害中國的利益?
周波:當然,而且是以一種意料之外、不公平的方式損害中國的利益。政治上,一些歐洲國家對中國的中立立場不滿意,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系因為一場與中國無關的戰爭而變壞。在經濟上,很多在俄羅斯和其他歐洲國家有投資的中國公司基本上不得不“自我制裁”,以規避西方制裁。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部分途徑東歐,當然也受到了影響。
《亮點》:一些觀點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這場戰爭對中國是有利的,因為它分散了美國這個中國最大競爭對手的注意力。
周波:我不這么認為;相反,我認為到目前為止美國是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美國的軍工產業通過出口武器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另外,這場戰爭使那些停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的歐洲國家更加依賴美國的能源進口。而在某種程度上,這場沖突也修復了被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破壞的歐美關系。

北溪的炸毀,迫使德國等歐洲國家進一步轉向非俄羅斯來源的能源(圖源:AFP)
《亮點》:正如普京聲稱擔心北約插手烏克蘭一樣,中國也經常宣稱擔心美國插手臺灣。您認為兩者有什么相似之處嗎?烏克蘭戰局對臺海兩岸關系有影響嗎?
周波:我認為不宜過度比較這兩個情況,不僅因為烏克蘭戰局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而中國大陸與臺灣是同一個國家的構成部分。中國在烏克蘭戰局開始后宣布了其國防預算,但仍低于GDP的2%,幾十年來都是如此。國防預算可能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其安全環境評估的最好指標。
比如,作為歐洲最富裕的國家,德國政府過去找了一千條借口來逃避其GDP的2%用于國防開支的北約義務。為什么呢?因為德國沒有感到威脅?,F在德國的國防開支突然大幅增加,因為德國確實感到了威脅。因此,中國雖然確有很多來自外部的壓力,但我們保持冷靜和自信。不到萬不得已,中國不會對臺灣使用非和平手段進行統一。
《亮點》:當佩洛西到臺灣的時候,中國大陸的反應似乎沒那么冷靜。
周波:我們的《反分裂國家法》明確指出什么情況下可以采取非和平手段。有三種情況。首先是“‘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他們不會這么傻。第二種情況是“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佩洛西竄訪臺灣就是一種例子。在第三種情況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不得不采取軍事手段。
在第三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中國何時失去耐心?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是有耐心的。2022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的報告證實了這一點,報告表示,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所以,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攻打臺灣即將發生,這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如果臺灣被打得支離破碎,對我們有什么用?
《亮點》:讓我們來談談被打得支離破碎的烏克蘭。鑒于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建造基礎設施的經驗,我猜測貴國政府可能對幫助重建烏克蘭感興趣?
周波:我想是的。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獨特的能力。我曾經在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館工作過,一個全國200萬人口、首都只有20萬人口的國家,中國在那里有8家建筑公司。當地也有一些由前殖民者德國人經營的建筑公司,但他們根本無法與中國人競爭。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勞動力更實惠,中國的施工速度更快。烏克蘭,作為一個沒有多少錢且滿目瘡痍的國家,顯然希望又快又實惠地恢復。這就是為什么我相信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