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時間:2024-09-14 13:28:00 來源: 長安街知事微信公號
據新華社消息,9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15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
根據主席令,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戰斗英雄黃宗德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王永志 資料圖
王永志出生于1932年11月,2024年6月去世,遼寧昌圖人,原總裝備部921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王永志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主持我國多型號導彈研制、火箭研發和參與制定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藍圖,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載人航天事業作出杰出貢獻。
曾榮獲“載人航天功勛科學家”榮譽稱號,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王振義 資料圖
王振義出生于1924年11月,江蘇興化人,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原所長,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振義是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成功實現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確立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為醫學實踐和理論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
王振義曾放棄申請藥物專利,無私公開治療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來奮戰在醫學教育一線,培育了大批優秀醫學人才。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李振聲 資料圖
李振聲出生于1931年2月,山東淄博人,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李振聲是我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和農業發展戰略專家,系統研究小麥與偃麥草遠緣雜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種,開創了小麥遠緣雜交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先例。創建了藍粒單體小麥和染色體工程育種新系統,開辟了小麥磷、氮營養高效利用的育種新方向。
他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黃淮海戰役”、提出并推動“渤海糧倉”項目建設,為促進我國糧食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和“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黃宗德 資料圖
黃宗德出生于1931年8月,山東榮成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原52824部隊副師職顧問。
黃宗德17歲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參加渡江戰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戰爭,在多場戰役戰斗中沖鋒在前、屢立戰功,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是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英雄。
他曾榮獲“二級戰斗英雄”、勝利功勛榮譽章,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鮮授予“一級國旗勛章”。
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是國家最高榮譽。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提名評選工作的通知》,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