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二〇二四屆高校畢業生百校聯動就業活動”走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王韻璐 攝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當下正值“金九銀十”求職季,秋招正火熱進行中。10月12日,“江蘇省2024屆高校畢業生百校聯動就業活動”走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40多家單位帶來招聘需求2萬余個。
記者采訪發現,2024屆江蘇高校畢業生秋季招聘會不僅開始得早,崗位數也多,很多單場招聘會提供的崗位數以萬計。高校就業部門負責人表示,面對琳瑯滿目的招聘崗位,畢業生求職定位更要清晰,發揮個人優勢抓住求職黃金期。
校招場次和崗位數量直線攀升
10月10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軍路校區,國機集團組團開展宣講招聘,22家二級單位帶來968個崗位、2000多個人員需求,幾乎覆蓋該校各個專業,吸引近千名畢業生參加。
在國機集團隸屬的江蘇蘇美達成套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展位前,南航機電學院機械專業2024屆碩士研究生何旭投遞簡歷,并與招聘人員進行交流。何旭表示,“在前期宣講中,我已經對這家公司作了一些基本了解,公司在國內環境工程、能源工程、化工工程的工廠建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相信在這里我可以發揮專業所長。”
今年9月以來,何旭已經在校內參加20余場招聘會。“我們專業有480余名應屆碩士研究生,大家普遍感覺選擇挺多,基本上每投遞四五份簡歷,就能收到一兩份面試通知,很多人已有錄取通知書在手。”
“今年2月,南航和國機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國機集團入校組團招聘,也是雙方合作協議的進一步落地落實。”南航學生處副處長王霄介紹,去年至今,學校持續深入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累計走訪單位400余家,開拓崗位5000余個。今年9月以來,學校更積極對接地方政府部門,先后舉辦無錫市、上海臨港新片區、合肥市、廈門市、常州市等10場地方政府組團招聘會,累計398家地方單位進校招聘。截至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4屆秋季校園招聘累計開展大中型組團招聘23場、宣講會368場、進校單位1321家,提供就業崗位超3萬個,到場學生近2萬人次,多場雙選會均為全國首場或全國單線首場。
根據各高校提供的數據,8月28日至10月13日,蘇州大學2024屆秋季校園招聘累計開展大中型組團招聘6場、宣講會350場、進校單位1076家,提供就業職位數超5萬個,其中適配度較高的職位需求超2萬個,到場學生近2萬人次;8月28日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已舉辦13場招聘會、116場線下宣講會,進校招聘單位超過1000家,提供的各類就業崗位超過3萬個;秋季學期開學至今,南京工業大學共舉辦大型綜合性招聘會和區域及行業專場招聘會34場、宣講會288場,1305家用人單位進校招聘,提供就業崗位超2萬個。
“企業在各大高校的巡回,不可否認存在著崗位數量的重復統計。但這些數據至少可以成為一劑‘催化劑’,讓高校就業部門信心倍增。”南京財經大學學工處副處長李慕原說。據悉,10月13日,“江蘇省百校聯動就業活動”還將走進南京財經大學,242家用人單位帶來15316個招聘需求,現場“挑花眼”幾乎是板上釘釘。
畢業生積極出擊求職更加務實
記者走訪各大招聘會發現,今年畢業生求職比往年更加積極。據統計,南信大12日舉行的招聘會上,共收到簡歷8525份,初步達成就業意向2578人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陳政天當天共投出5份簡歷。在順豐攤位前,他瞄準了儲備網點負責人崗位,與招聘人員交流。陳政天說,儲備網點負責人這個崗位主要負責研究市場的動向以及發展新客戶,解決客戶問題,年薪8萬—14萬元。“我并不執著技術崗,現在綜合管理、營銷等崗位都需要懂一定的技術。”
陳政天透露,他所在專業有70名應屆本科生,其中四分之三都會選擇考研。“我們專業如果想在研發技術崗發展,研究生可能更有優勢。”陳政天注意到,當天招聘會上有四五家企業來自自己的老家南通,“他們招聘的崗位都偏向于研發”。陳政天是堅定的“就業族”,他希望為自己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而學校也為他提供了不少機會,“學校每周都會有兩三場招聘會,目前我已投遞了三四十份簡歷,得到了4條面試通知。”
“學校里的各種招聘會信息幾乎天天刷屏,比起其他同學,我參加招聘會還不算最勤快。”蘇州大學歷史學師范專業應屆本科畢業生李同學一直有考研打算,但她試著找工作后,沒想到自己拿到錄用通知書的效率出人意料地高。9月17日,她參加學校組織的2024屆畢業生秋季雙選會,當天投出六七份簡歷,直接高效“命中”,經面試獲得南京中試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咨詢師崗位。
突出匹配度才能提升命中率
在南信大當天的招聘會上,嘉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對現場學生的素質贊不絕口,“當下技能強、素質高的人才十分緊缺,學生積極向上的求職態度與實踐經驗能力都是企業招聘過程中最為重視的內容,希望有更多學生勇敢邁出求職第一步。”
“我們明顯感受到,今年畢業生的求職熱情顯著提高。”蘇州大學招就處處長靳葛說,招聘崗位“五花八門”,畢業生要保持冷靜,進一步提升求職效率和成功率。他建議,首先要做好求職定位,認清當前就業形勢,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明確求職意向、城市和薪資要求等,不眼高手低,也不妄自菲薄。其次要準備好簡歷,結合招聘崗位要求,突出自己與所應聘崗位的匹配性,“根據畢業生的不同需求,我們也會開展求職技能提升訓練營,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
“秋招是用人單位釋放崗位數量最多的時期,我們會進一步加強精準摸排,幫助每一位學生積極就業。”李慕原介紹,學校建立校、院、班三級幫扶體系,精準摸排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狀況和實際困難。同時建立幫扶工作臺賬,實施“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加強“一對一”精準指導,不斷提高重點畢業生群體幫扶力度,及時掌握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相對于社招,校園招聘是畢業生能夠用相對較低的求職要求入職的最佳機會。希望畢業生可以把握好時機,主動‘打破信息差’,積極關注政府部門和學校為在校大學生帶來的招聘信息,積極主動地求職。”李慕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