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障家醫預約轉診號源需求
為方便患者就醫,今年本市將繼續優化預約掛號服務。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非急診全面預約就診,預約就診時間精確到30分鐘以內。優化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和二三級醫院預約掛號服務,醫院自有渠道要和平臺實現“五統一”,今年實現200家以上二三級醫院與平臺號源直連、信息共享。
二三級醫院要多渠道宣傳預約掛號流程,展示出診專家實名信息和專業特長,提供線上智能或人工導診服務,方便患者精準選擇掛號科室;優化掛號流程,簡化綁定身份信息等操作環節;在相應就診單元內,做好患者檢查檢驗結果回報后的結果解讀服務。
深化預約轉診服務。深入推進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2家市屬醫院在醫院常規放號周期2周前,按比例為外地來京患者、診間預約轉診患者預留號源后,將全部可預約門診預約號源通過基層預約轉診平臺向各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投放,全力保障家庭醫生預約轉診號源需求,方便群眾就近就醫。
在預約檢查方面,對于診斷明確且因相同疾病就診的復診患者,可通過互聯網診療平臺、互聯網醫院或預約診療平臺,預約復診所需的檢查檢驗,并根據檢查檢驗出結果時間匹配復診號源,減少患者來院次數。鼓勵三級醫院或醫聯體核心醫院將一定比例的預約檢查權限下放給家庭醫生,發揮家庭醫生在預約檢查方面的作用,方便患者預約檢查。在優化候診導診方面,今年將在30家以上醫院實現線上查詢候診排隊叫號順序。
鼓勵醫院探索網上自助辦入院
在住院服務方面,今年將繼續打通就診難點。方案指出,要提高日間手術服務數量,提高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降低住院需求負擔。三級醫院繼續做好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通日間手術綠色通道。
在入出院辦理流程方面,二三級醫院要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務中心,建立住院患者多種身份識別方式,優化入出院流程,提供入院手續辦理、醫保審核、出院結算、檢查檢驗預約、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一站式”服務,條件允許的醫院可積極探索患者網上自助辦理入院手續。
二三級醫院可在診間開具電子住院單,住院申請預約在門診、住院處、病房實時共享,主動向患者推送住院等候信息;積極推廣住院費用預結算、床旁結算、“當日出院、當日結算”、在線結算、云端打印病歷等減少患者往返辦理時間的舉措,住院費用清單完整、條目清楚,提升住院費用合理性。
在病床管理方面,試點“全院一張床”管理。本市鼓勵有條件的醫院對住院床位統一管理,對全院床位進行集中管理、統一調配。以市屬三級醫院為重點,設立或指定專門部門作為全院床位收治管理機構,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床位統一管理,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建立急診患者會診收治機制和科室床位動態調整機制,打通急診患者的收住院通道,確保有限的床位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緩解患者“住院難”問題。醫院應同步完善跨科收治患者的管理制度和科室職責,避免出現管理盲區。
在完善住院醫療服務方面,以市屬三級醫院為重點,推廣普及分娩鎮痛等疼痛管理模式。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陪同、陪護、探視管理制度,滿足患者及家屬住院需求。鼓勵有條件的醫院和開設新院區的醫院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單人、雙人病房數量,改善住院病房環境。在改善住院膳食和便民服務方面,鼓勵有條件的醫院在院內提供超市、便利店、咖啡廳等便民服務。
更新罕見病診療機構名單并發布地圖
方案指出,今年本市各醫療機構要繼續發揮信息化作用,豐富服務內涵。各醫療機構特別是醫療美容機構要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APP、公示欄、電子屏、宣傳冊、展板等多種形式,為患者提供費用清單、費用預存情況、醫師簡介、出診信息、科室情況介紹、預約掛號方式流程等,實現門診和住院信息實時自助查詢服務,充分保障群眾看病就醫的知情權。
同時,推進醫療信息互通共享。優化檢驗檢查服務,加強檢查檢驗相關專業質量控制和管理,實現170家以上二三級醫院檢查檢驗報告和醫療影像線上查詢。二三級醫院要按照市衛生健康委制定的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電子病歷共享應用,實現醫生工作站共享調閱相關數據資料,提升醫療資源利用率。
在票據方面,拓寬財政醫療收費電子票據使用覆蓋面,推進二三級醫院提供電子票據服務,逐步實現市屬醫院門(急)診特殊病、留觀等患者開具財政醫療收費電子票據適用范圍全覆蓋。
方案還指出,要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對外公布的第二批罕見病目錄的86個疾病名稱,對北京轄區內的醫療機構開展診療能力調查,綜合第一批罕見病診療機構及科室名單,更新北京市的罕見病診療機構及科室名單,并發布地圖,方便患者詢診就醫,并接受社會監督。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編輯/譚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