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上,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50人論壇協作機制發起成立。這是國內首個專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層級協作機制,匯聚行業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專家學者,為科技成果轉化貢獻智慧和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尋求“從1到10”的更優路徑。
50人論壇協作機制全國首批29名專家一致倡議:將聚焦“四個面向”,探索轉化模式、激發轉化活力、優化創新生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將通過聚資源、搭平臺、育人才,打通從基礎研究、概念驗證、技術攻關到工程應用的創新全鏈條,切實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將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共性問題、短板弱項,集智聚力、建言獻策,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體系。
“技術像水果一樣有時間性。”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主任樊建平在大會上形容,“一項專利技術拖得太久,就沒有太大的轉化價值了。”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王德保認為,科學研究是發現世界,走的是“無人區”,有很多不確定性,堅持自由探索、百花齊放才有可能走得遠;成果轉化則是要改變世界,目的性強,要解決問題。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伍建民將科技創新到產業轉化的路徑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是實驗室階段,第二個是工程化階段,第三個是產業化階段。
在這個鏈條上,伍建民列出了不斷擴容的參與主體,例如在實驗室階段,科研人員占主體,工程化階段納入了技術經理人、企業家、工程師、孵化機構等,隊伍越來越龐大。
一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到市場,有哪幾條路可以選?
國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創投協會會長劉克峰梳理了技術許可、技術轉讓和作價入股三條路徑。從技術擁有方的角度看,技術許可的技術所有權在原單位,技術轉讓則是“把所有權賣出去了”,作價入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價值利益是綁定的。
劉克峰認為,這三種對應的產權形態決定了技術價值的大小。技術許可對應的價值載體是技術本身,技術轉讓更看重產品,作價入股則綁定了企業的綜合價值,包括技術、產品,以及公司在運作、管理過程中給股東帶來的其他價值。
要對擬轉化的科技成果進行合理定價,“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認為,要根據技術的價值、市場的價值和社會的價值三個方面綜合評估。“參考過去歷史上同類公司的發展路徑,綜合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定價,這樣才能往前走下去。”他說。
除定價估值外,專家學者們還關心科技成果轉化如何跨越關鍵節點——“死亡之谷”。跨越了“死亡之谷”,前沿技術才能夠走向生產線。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東敏認為,跨越“死亡之谷”要掌握四個階段的資源配置,即探索研究、概念驗證、商品開發、規模化制造。其中,概念驗證頗為關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執行主任湯鵬翔以北航概念驗證中心為例,介紹了概念驗證中心的服務模式。該中心于2019年10月啟動運營,是北京中關村科學城概念驗證支持計劃首家成立的高校概念驗證中心,逐步探索出“概念篩選—評審立項—驗證輔導—驗收評價”的服務模式,在早期成果篩選時,由技術經理人和專利完成人共同調研分析需求,策劃概念驗證方案,共同設計未來的商業模式。湯鵬翔表示,早期的科學研究往往有政府資金支持,進入產業化后要靠社會資本投入,資金往往卡在實驗室轉向產業應用的階段。
論壇期間,多位專家學者達成的共識是,科技成果轉化要向早期的基礎研究發力。
伍建民解釋,技術經理人、工程師、企業家、孵化機構等應該提早介入研發活動,提早走進實驗室對接科學家。在科研階段,應該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應用導向,評估技術商業應用的潛力。同時,還要考慮科技成果轉化能否形成市場競爭優勢。
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部長姚衛浩對此深有感觸。2018年北京科創基金成立后,與北京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組建“元培基金”,專注于北大科研團隊成果轉化項目和校友優秀項目投資,這是北京大學將科技創新深度開放給市場化基金機構的一次嘗試。
“幫助科學家做好創新創業的第一步,非常關鍵。”姚衛浩見證了經過早期投資誕生的優秀項目和準獨角獸企業。他認為,很多時候創業面臨的不僅是資金問題,還涉及創業咨詢、股權設計、應用場景對接、管理團隊組建等具體問題。
在姚衛浩看來,科技成果轉化要幫助科學家解決第一筆資金的問題,還要解決創業路上第一個咨詢服務的問題。這個過程中,他將自己定位為“科學家創新創業合伙人”,專心服務科學家,專注科技成果轉化早期投資,專業做好科創服務。
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峰則建議,加強對科研人員“從0到1”項目的支持。他解釋,青年科研人員從事基礎研究時,尚未設立公司,不了解市場需求,難以獲取社會投資。他說,高校院所在實施績效考核時,如果能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可以引導青年科研人員更好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要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的培養,培養更多懂科技又懂市場、懂經營的新時代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以高質量人才供給支撐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