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02 08:09 來源:北京日報
- 字號: 大 中 小
原標題:本市深化鞏固創建“基本無違法建設區”成效三年行動計劃發布 今年將治理違建2000萬平方米以上
本市治理違建力度不減,持續推進拆后利用。近日,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北京市深化鞏固創建“基本無違法建設區”成效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已經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本市將力爭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實現可拆的違法建設基本整治到位,其中2024年將治理違法建設2000萬平方米以上、騰退土地1500公頃以上。
累計拆違約2.07億平方米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獲批以來,本市以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密云區為試點,開展了“基本無違法建設區”創建工作;自2021年至2023年,又在全市開展第一輪創建“基本無違法建設區”三年行動,對存量違法建設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摸排、整治。
數據顯示,試點和第一輪創建三年行動期間,全市累計拆除違法建設約2.07億平方米、騰退土地約255.2平方公里,同時構建了全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支撐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拆違騰退為復耕利用提供了寶貴空間。在順義區馬坡鎮馬卷村,約15公頃騰退土地納入耕地保護空間范圍,并于2022年底實現整地塊恢復耕種。目前該地塊冬小麥接近成熟,預計畝產量達800斤,整地塊產量約18萬斤。
拆違騰地利用一體化推進
從創建“基本無違法建設區”,到深化鞏固創建成效,新的三年行動計劃在保持治違力度不減的同時,更要做好“拆后利用”的后半篇文章。
根據新的行動計劃,本市要在“十四五”期間繼續開展存量違建集中整治工作,其中,2024年治理違法建設2000萬平方米以上、騰退土地1500公頃以上,2025年治理違法建設、騰退土地任務根據剩余規模和規劃實施時序綜合確定,力爭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實現可拆的違法建設基本整治到位。進入“十五五”時期,按照規劃要求,本市將加強對拆違騰退土地的監管,做到“違建不得重建,重建不能成為新的違建”。
以規劃為引領,本市將對拆違、騰地、利用實行一體化推進。分圈層看,核心區和中心城區要重點補齊停車位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副中心和多點地區進一步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有序承接中心城區轉移功能,生態涵養區以生態保護為主、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和生態服務型經濟。
例如,在西城區金融街街道,近1400平方米違法建設拆除后,規劃建設成便民停車場,60余個車位緩解周邊居民以及到李大釗故居參觀游客的停車壓力;在海淀區西三旗街道,經過疏解騰退,由建材城轉型升級后的中關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園,成為帶動區域產業升級的新地標。
分類處置歷史遺留無證建筑
一些無證建筑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新的行動計劃提出,以街鄉鎮為試點單元,梳理一批土地權屬清晰、經濟和社會效益好、無安全隱患、符合區域功能定位的產業類項目,探索開展價值分析研究,全面摸清建筑承載功能業態、產值、地方財政貢獻、吸納就業人數及其他對地區發展貢獻情況,進行綜合效益排序并分類施策。
據了解,2022年11月,大興區黃村鎮蘆城工業區沒收建筑物處置項目已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完成交易,并取得不動產權證書,這是全市首個完成的沒收建筑物入市處置案例。平谷區馬坊工業開發區E04地塊沒收建筑物處置項目也通過北交所進行房屋產權及土地使用權公開交易,目前也已取得不動產權證書。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處置歷史遺留無證建筑時,將充分考慮建設行為發生時點和處置時點實際情況,對照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分類進行妥善處置。
12345熱線是市民反饋違建線索的渠道之一。新的行動計劃明確,要做好12345違建線索篩查處置,及時回應市民關切,對12345線索發現的違法建設及時分類處置到位,并加強主動治理,推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