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預警交流(五):甘蔗食用風險
時間:2024-11-26 09:20 來源:三門峽市場監管微信號
一、問題發生背景


甘蔗是深受群眾喜愛的時令水果,但誤食霉變甘蔗可導致中毒。霉變甘蔗中毒多見于每年2-4月,患者病死率很高,即使救治成功,也往往會留下嚴重后遺癥。2019年,浙江寧波王女士吃了一根“紅心甘蔗”后,出現惡心嘔吐、胸痛癥狀,后被送入重癥病房救治。經診斷,原因為食用霉變甘蔗導致的重度中毒。2004年,河北省邢臺某村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5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調查表明,5名中毒者全部食用了有明顯霉變現象的甘蔗,且死亡者食用量最大。
二、相關知識要點
(一)甘蔗節菱孢霉和3-硝基丙酸
霉變甘蔗中毒曾經是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食物中毒,例如上世紀70 年代,河南省曾發生一起由霉變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共計36人中毒,重癥27人,死亡3人。經過多年的追蹤和研究,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發現了霉變甘蔗導致中毒的真兇,它就是甘蔗節菱孢霉。
該菌為世界性分布的一種植物腐生菌,天然存在于甘蔗種植園。健康的甘蔗身上也可能攜帶該菌,但它并不直接導致中毒。而是甘蔗在不良條件下貯存,節菱孢霉大量繁殖過程中產生一種名叫3-硝基丙酸的中樞神經毒素,致人中毒。
我國北方春季最容易出現霉變甘蔗中毒。這是由于南方省份的甘蔗通常鮮食,很少長時間儲存,因此不具備大量產毒的條件。而北方省份春季銷售的甘蔗常常經過數月的儲存,這個過程中,成捆的甘蔗內部由于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發酵產生熱量,導致霉菌快速繁殖。此外,春季氣溫升高,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甘蔗節菱孢霉也可能大量繁殖產毒,因此北方民間流傳有“清明蔗, 賽毒蛇”的諺語。
(二)霉變甘蔗中毒的流行病學
一項針對河南、河北、廣西、廣東和福建317份甘蔗的調查發現,新鮮甘蔗的節菱孢霉是很少的,侵染率僅為0.7%,菌落數也只占霉菌總數的0.1%。但是,經過3個月的儲藏,節菱孢霉的污染率明顯增高,達到34%,且菌量大增,占霉菌總數的18%,成為優勢菌。在以往的中毒案例中,引起中毒的甘蔗都是經過長期貯藏的。儲存時間越久的甘蔗,發霉產毒的風險也就越高。
霉變甘蔗中毒的案例多見于兒童,死亡者也以兒童居多,這是由于按照體重計算,兒童攝入的毒素往往較成人更多。而且由于其中毒的癥狀與春季常見的一些病毒性腦病相似,所以容易誤診。
(三)3-硝基丙酸的毒性
3-硝基丙酸會損害人和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科學家發現,這種毒素對雄性小鼠的經口服用半數致死劑量是100 mg/kg ·bw,對雌性為68 mg/kg ·bw。而霉變甘蔗中的3-硝基丙酸的含量最高可以達到400 mg/kg。一旦人們誤食這種霉變甘蔗,就容易發生急性中毒。
3-硝基丙酸是小分子,攝入后吸收快,因此中毒的潛伏期短,大多為食后2-8小時發病,最快10分鐘即有反應。中毒最初表現常為頭暈、惡心、嘔吐等,重癥會出現抽搐、昏迷,嚴重時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損壞中樞神經,重癥病人即使救治存活,也常會留下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
三、如何預防霉變甘蔗中毒
1.購買新鮮的甘蔗。觀察甘蔗外觀,新鮮的甘蔗外觀光滑,霉變的甘蔗外觀有霉斑,有時末端還有絮狀或絨毛狀的白色物質。
2.聞甘蔗氣味,新鮮甘蔗有清香味道,霉變甘蔗有霉味或者酒味。
3.檢查甘蔗質地。新鮮的甘蔗質地堅硬,而霉變的甘蔗質地松軟,按壓會有凹陷。
4.切開甘蔗,如果剖面有泛紅黃色、棕褐色或青黑色斑點,或蔗心發紅或發灰,都表示甘蔗已經霉變。
市局抽檢監測科 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