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時間:2025-05-26 10:51:00 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5月22日至26日在廣東深圳舉辦,共有628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在本屆文博會上,文化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消費、新趨勢匯聚。
總臺記者 吳媚苗:這里是本屆文博會的文化消費文旅融合展館,這幾天來,這個展館頗具人氣,現場人流如織。這里重點展示部分省份的歷史名勝、文化街區、文創產品、沉浸式旅游體驗等特色展品。也許人人都有一顆探索“詩與遠方”的心,也難怪這里人氣這么足。
科技加持 文旅產品亮點多
說到文旅消費,可能不少人出門都見過或者帶過口袋相機,但這款新品有些不同:它是可以折疊的,展開后它又變成了一個巴掌大小的無人機,這是來自浙江一家科創企業生產的飛行相機。
測試發現,選擇跟蹤模式3秒起飛之后,無論走到哪個方向,它都可以自動跟隨拍攝,這樣就解放了雙手,不需要再拿著遙控器或者手機。無論正面或是反面都能跟隨,這背后是利用AI算法進行精準定位并跟拍,可以全地形、低空、近距離飛行、高速運動跟拍,一些騎行和滑雪愛好者就非常喜歡用這類相機記錄。收回相機只需將手掌放于機身下方,就能精準降落于掌心。以后出門拍照不求人,就能擁有一個智能拍照“搭子”了。
再來看這張旅游照片,這是我在現場用AI一鍵生成的旅游相片,是不是還挺逼真的?
所以看我的身后,就有不少群眾前來打卡,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文旅目的地、寫真風格定制不同的私人照片。結合各省的文旅資源特色,不少省份的展團上都有這樣類似的設備,參展商告訴我,現在這類AI渲染人物和場景整合的設備投入到各個文旅景區,非常火。
IP出圈 非遺國潮更年輕
近年來,“非遺、國潮熱”在海內外持續升溫,在年輕人中大受追捧,在文博會現場,處處可以發現新舊融合的傳統文化IP化轉型的路徑。
在江蘇展區,非遺蘇繡和今年大熱IP“三星堆青銅器”結合,當纖柔的絲線勾勒出青銅的剛勁,繡品逼真如高清照片,文物便在指尖“活”了過來。非遺絨花不僅能做胸針、做發飾、還能成為年輕人喜歡的相冊擺臺,并賦予“紫氣東來”、“竹報平安”等美好寓意。
在安徽展區,創意實景搭建的六尺巷,仿照原貌呈現,讓人們行走其中沉浸式了解六尺巷文化;以黃梅戲戲曲人物為原型制作的精美手辦,造型可愛,萌態十足,它的IP就叫“有戲”,戲曲的戲,一語相關。
在北京展區,火爆全年的藻井冰箱貼在展會上一樣吸睛;潮玩IP泡泡瑪特labubu火遍外網,去年海外營收翻了3倍,通過出海,推動中國設計走向世界。
在浙江展區,潮玩積木還和中國古建筑榫卯結構相結合,在動手搭建中學習古建筑知識;年輕人愛穿的馬面裙,也正逐漸將傳統剪裁與現代面料相結合。
文化出海 從走出去到融進去
不僅僅是國內,近年來,以網文、網劇、網游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樣”,也在全球刮起了一股“中國風”。《哪吒》、《熊出沒》等電影海外票房破紀錄,《黑神話:悟空》一經問世便暢銷全球,《慶余年》在海外收獲大批觀看粉絲。
我在文博會現場也看到,參展商們也正在一些方面創新發力。比如,游戲出海,從簡單地將國內的版本翻譯成海外版本到根據海外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制”。再比如,網劇出海,借助大模型工具,可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特性快速生成文本、創作劇本、繪制海報等等。這些研發和技術都是為了更好地從“走出去”到“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