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壓力持續,需求端陰影似乎揮之不去,與此同時,天氣因素也成為短期利空,進一步打壓了市場情緒。接下來,新一輪供需失衡的風險被認為將成為油價持續波動的導火索。

經濟放緩預期影響市場情緒
由于美聯儲和其他主要央行今年預計將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引發了外界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進而影響了原油價格和整體市場情緒。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上周末發出警告稱,對于全球大部分地區來說,2023年將是艱難的一年,包括美國、歐洲在內都將經歷經濟活動的疲軟。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供應管理協會(ISM)制造業指數12月降至48.4,連續兩個月跌破榮枯線,創2020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隨著利率上升繼續打壓美國消費需求,衰退風險有所升溫。
美聯儲在對抗通脹上的堅定態度令這種擔憂高燒不退。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今年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票委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周三表示,預計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5.4%。“ 美聯儲應該繼續提高政策利率,直到確信通脹已經達到頂峰 。”他寫道,“如果在降低通脹方面進展緩慢,美聯儲甚至可能不得不將政策利率推到更高,并應該避免過早降息。”
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在內的多家機構近期對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發出了警告。機構普遍預計,衰退將在下半年之前開始,但有關影響程度和持續時間仍有大量爭論。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在最新展望報告中寫道,美國經濟陷入的持續放緩可能將直至2024年才能緩解。
歐洲經濟前景同樣不容樂觀,去年12月,歐洲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本輪加息周期中三項主要利率均達到了200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歐央行強調未來將繼續收緊政策,并制定了縮表計劃,作為抗擊頑強通脹的一部分。利率期貨顯示,資金押注歐洲央行將在6月前將其關鍵利率上調至3%。
目前地區和主要經濟體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持續處于萎縮區間,依然高企的通脹對消費和經濟動能持續施壓。隨著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將逐步釋放,格奧爾基耶娃預計,歐盟一半國家今年將受到衰退的打擊。
Spartan Capital Securities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卡爾蒂略(Peter Cardillo)在報告中表示:“考慮到短期世界經濟面臨壓力,2023年上半年,很可能繼續看到原油價格震蕩走低的局面。”
天氣異常擾動供需形勢
天氣成為了影響全球多地能源供應和需求的短期不確定因素。
據報道,美國多地新年第一周將遭遇新一輪冬季風暴,中北部多地發布天氣預警。美國國家氣象局預測,這股冬季風暴預計將為密西西比河谷下游、墨西哥灣沿岸、田納西河谷和阿巴拉契亞山脈南部帶來暴雨、嚴重雷暴、冰雹和龍卷風。
近期受到惡劣天氣影響,美國各航空公司大面積取消了航班,降低了航空燃料的需求。同時暴風雪也降低了原油加工和外運能力。能源咨詢公司Energy Aspects 首席石油分析師阿姆里塔森(Amrita Sen)表示,由于寒冷天氣的影響,美國的煉油產業將會面臨幾周的壓力。
惡劣天氣的實際影響將預計很快反映在庫存數據上,市場正在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美國石油協會ADP和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每周石油市場報告。
歐洲新年伊始則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冬季熱浪。1月1日,波蘭首都華沙的最高氣溫達到18.9攝氏度,比此前同期最高紀錄高出5攝氏度。荷蘭、法國、德國、丹麥、波蘭、捷克、白俄羅斯、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也在新年首周刷新了氣溫紀錄。
溫暖的天氣和降雪不足迫使歐洲一些低海拔滑雪場在開放幾周后關閉。本輪冬季異常天氣也引發了擔憂,蘇格蘭氣象學家鄧肯(Scott Duncan)在社交媒體上說:“觀測到歐洲許多國家錄得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一月份氣溫,這在現代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整個地區的溫暖程度和強度有些令人難以理解。”
溫暖天氣對歐洲冬季傳統能源消費旺季造成了沖擊,此前歐洲天然氣價格基準——荷蘭TTF天然氣主力合約價格本周跌至烏克蘭局勢升級前水平,這也打擊了原油作為替代燃料選擇的需求。
面對潛在供應過剩的壓力,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將公布的2月油品報價成為焦點,上月其旗艦輕質原油售價剛創下10個月新低,市場預期沙特可能會選擇繼續降價以鞏固市場份額。卡爾蒂略認為,如果經濟增長進一步沖擊需求前景,產油國組織(OPEC+)將考慮發出進一步減產的聲音,但各成員國面臨的財政壓力可能意味著決定將面臨內部分歧的考驗。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