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績普增 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成效顯著
銀行的資產質量一向被視為銀行的生命線,不良貸款率越高,銀行面臨的風險就越大。近年來,監管部門對銀行業的風險管理要求不斷提高,從財政、稅收、金融、信息安全等方面均出臺了相應政策,為銀行數字經濟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環境。2022年,多家銀行積極進行業務結構調整,持續提高運營水平,金融杠桿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脫實向虛、盲目擴張勢頭得到扭轉。總體來看,2022年銀行業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多數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資產質量保持穩健。
中小行銀行業績狂飆 數字化建設或為關鍵
【21家上市銀行2022年營業收入與利潤情況表】
從增速來看,20家銀行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同比正增長。11家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超20%,張家港行、江蘇銀行、蘇農銀行增速接近30%。張家港行凈利潤增速最高,達到29.50%。綜合經營業績來看,寧波銀行、杭州銀行、長沙銀行也有不俗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21家上市銀行預計去年凈利同比增幅前10中,大多數為中小銀行。
梳理各銀行的戰略規劃,不難發現,在科技創新驅動的大勢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全新引擎和戰略重點。很多銀行紛紛將數字化轉型提升到戰略高度,積極加強科技與業務的融合,以推動銀行的創新和發展。比如張家港行編制信息科技三年規劃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規劃,并實現與全行三年戰略規劃的深度融合,2022年度,張家港行歸母凈利潤同比上升29.5%,該行近期更是表示2023年是該行本輪戰略規劃的收官之年,數字化轉型被列為重點工作。寧波銀行2022年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8.05%,一直以來,該行將金融科技作為重要生產力,每年將營業收入的5%左右投入到金融科技建設上,加快完善線上化、場景化、智能化服務布局。長沙銀行2022年度營業總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9.58%,該行2022年新設金融科技部、數據中心、開發中心,并建立了“16213+”數字銀行戰略體系,成立了生態聯盟。據公開披露,在金融科技的支撐下,長沙銀行近三年核心系統交易量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
聚力業務 場景金融實現彎道超車
據艾瑞咨詢報告顯示,近五年,中國銀行業在金融科技資金上的投入逐年遞增,與之相應地,許多科技公司也持續加碼金融賽道,助力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2022年,華為成立數字金融軍團,致力于深耕金融行業,并表示未來會加大證券、資管方向的投入。2023年初,科大訊飛原“智能服務事業部”宣布更名為“金融科技事業部”,進一步加強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和應用能力建設。2023年2月,“360數科”更名為“奇富科技”,以深耕金融科技服務市場……科技公司的此番布局,可見銀行業務場景對于金融技術的需求依舊旺盛,而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潛力也愈發明顯。

過去幾年,在AI、云原生、區塊鏈等技術的推動下,銀行業的經營模式、行業生態甚至競爭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不少中小銀行已初步實現了信息科技與業務場景的融合,但并未深度釋放數據價值。長期來看,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應破除“唯技術論”的誤區,在激發數據活力、賦能業務增長的目標之下,應摒棄對技術生搬硬套的拿來主義,換之深度融通、精細賦能下的為我所用。最近,ChatGPT快速升溫,未來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金融科技與業務場景的融合共生將更有可為。而這次浪潮,或將進一步拉開各行之間的差距,如何抓住金融科技的利刃開疆拓土,是競爭關鍵。
“目前,科大訊飛已正式啟動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任務攻關,未來,金融行業或可基于統一的底層模型以及語音、語義、視覺等通用領域模型,實現對營銷、運營、客服、辦公等多場景的深度賦能。” 科大訊飛金融科技市場與解決方案部總經理程宇表示,“就好比對癥下藥、因地制宜,圍繞風控、營銷、運營等業務場景,科大訊飛打造了多場景智慧金融解決方案,幫助銀行解決核心痛點問題。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