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麗新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開端,直接關系到全年經濟目標的實現,上市公司一季報更是為上半年乃至全年的業績表現提供重要參考。5月8日,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消息,2025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全市場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1.49萬億元,同比增長3.55%,環比增長89.71%。一季度,4084家公司實現盈利。
梳理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增長動因可以看到,市場需求旺盛、產品出貨量增長、業務規模擴大等被頻頻提及。在筆者看來,上市公司這份穩健的一季度業績答卷,向外界傳遞出細分領域的長期向好態勢,更展現出中國經濟“勇毅前行”“向新而進”的多重積極信號。
首先,消費市場持續“煥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消費板塊營收增速及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7%和14.7%,均顯著高于全部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其中,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板塊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22.8%、107.5%。同期,擁有新型消費類業務的上市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增長較為明顯。
這背后得益于兩大動力為經濟發展注入關鍵增量,一是我國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促使電動自行車、手機、平板、智能手表等新擴圍產品銷量明顯上漲。二是“文商旅”融合發展,凸顯消費韌性強的特征。比如,6家影視節目制作公司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翻倍。另據方正證券統計,假日經濟、冰雪經濟、谷子經濟等特色消費持續升溫。這足以顯示出新消費勢力正在重塑市場格局。
其次,科技創新點燃產業發展“新引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取得突破,帶動了高端制造業和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一季度,電子、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公司盈利增幅較高。數據顯示,一季度,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5.4%、44.9%、26.0%。
這背后主要有三大重要推動力,一是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持續保持高位,“重視研發”“加大研發投入”是上市公司財報中的高頻詞匯。二是隨著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以及高端化轉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上市公司正在加速迭代科技創新,點燃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多個新賽道的發展“新引擎”。三是AI催化業績提升。相關上市公司圍繞AI領域需求布局,創新產品和應用場景,以此提升營收。比如,AI算力、服務器、智能消費品以及機器人產業鏈從軟件到硬件等相關需求均大幅增長,使得上市公司相關新產能提速。
最后,瞄準全球市場培育“新動能”。“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與全世界做生意”,上市企業早有準備。一季度,智能汽車、家電、新能源、機械設備、醫藥等領域相關上市公司海外訂單占比提升,形成多元業務支撐。比如,一季度,揚杰科技因布局智能工廠,海外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增40%。
對于2025年戰略發展方向,多家上市公司在一季報或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提及“細化全球化戰略”“推進產品多元化”“構建第二增長曲線”“進一步參與到全球市場競爭中”等策略,讓“出海”的蛋糕越做越大。
勠力創新,厚積薄發。透過上市公司一季度財報細節,可窺見上市公司正以“向新而行”的戰略定力,在全球市場風浪中夯實競爭優勢底盤,在破立之間蹚出發展新路徑,助力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