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會員成生活固定支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平臺普遍進入付費時代,消費者們也逐漸養成付費習慣。購物時不僅有優惠,還可以免郵費;看視頻免廣告,資源多,追劇更快;聽音樂解鎖歌曲權限,音質更好……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了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和服務而買單。
最近,熱衷于在視頻平臺追劇的市民小張,發現自己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會員到期了,他一口氣分別各續費一年,總共花了400多元。不僅在視頻網站上開通會員,小張還開通了音樂平臺、購物App、外賣App、下載工具等一系列會員。“由于這些平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都很高,直接購買一整年更劃算。”小張說。
“喜歡聽歌刷劇看綜藝節目的人都知道,每個平臺的資源都不一樣。”和小張一樣,市民小黃也同樣每年都在開通會員上花費不少錢,她告訴記者,“比如,各種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經常在不同的平臺播放,想要追全,經常需要同時在多個視頻平臺開通會員。比如為了聽歌,我同時開通了QQ音樂和網易云音樂的會員。”小黃說:“現在,各種付費會員已經涵蓋了我的生活,就跟定期繳納手機費、水電費一樣,已成為一項生活固定支出。”
當心會員背后的各種“坑”
然而,開通會員并不意味著就能完全“省心”。記者采訪發現,也有消費者在開通會員時“踩過坑”。
“在開通某音樂平臺會員時,就是奔著能夠聽歌去的。沒想到,想聽一些歌曲時,還需要另外付費。”消費者俞先生便告訴記者,即便花錢買了會員,自己也經常遇到需要額外單獨購買歌曲的情況。“視頻網站也有類似情況。承諾購買會員可以不用觀看廣告,但實際上并沒有做到,觀看中依舊有廣告植入,十分影響觀看體驗。”該消費者說。
“不算不知道,去年我一共開通十三種會員,單獨一項的費用看起來不多,最多的每個月也就二十多塊,但加在一起,一年總共花1300多元。”俞先生表示,今年他打算停掉其中一些會員,“只留一些真正優質、實惠的,其他的不打算續費了。”
“自動扣費”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套路”。近日,某視頻平臺推出的“1元會員”便在網上引發了爭議。該視頻平臺于2022年末上線了“首月1元”會員優惠充值活動,有消費者反映,其在完成支付后才發現,一旦選擇提前中止參與該活動,就會收到扣費24元的提示。原來,消費者支付1元后便被默認簽約1年的會員付費服務,提前中止視為“未完成任務”,已享優惠也會被平臺扣回。該事件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投訴。
“商家多些真誠、少些套路,才能用優質服務和體驗留住消費者。”有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在選擇會員服務時,一定要看清條款,了解清楚權益范圍、時間限制、續費方式等內容,如此才能避免踩坑。
(記者 林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