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鄉市蓮花縣肉牛養殖智慧產業園內,四座藍頂大棚一字排開,一頭頭健碩的肉牛或躺或立,聽著音樂,吃著營養餐,還能隨時享受自動按摩機的服務,讓這里的兔年“牛味”十足。
圖為蓮花縣肉牛養殖智慧產業園內的牛舍。新華社記者賴星 攝
“這些牛是我們的振興牛,可得把它們養好了。”配料員王金生是蓮花縣良坊鎮新田村的脫貧戶,大年初五已到崗上班。對60歲的老王來說,養牛不再是一件“臟苦累”的活兒,他通常只需要操作機器將稻草、精料、酒糟等原料按配方加工成混合飼料,其他工序則另有人負責。相比過去在外務工,老王對如今的工作很滿意:“一天工作八小時,月工資4000塊,還不用風吹日曬。”
配料員王金生正在混合飼料。新華社記者賴星 攝
蓮花縣位于湘贛交界處,是革命老區縣,也是山區農業縣,其中良坊鎮是蓮花縣最大的農業鄉鎮。長期以來,良坊鎮支柱產業缺乏、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群眾增收渠道不多等問題較為突出。
圖為蓮花縣肉牛養殖智慧產業園內的肉牛。(蓮花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何破局?欄舍旁的一張蓮花縣地圖給出了答案:走“牛”路,興“牛”業,發“牛”財。這張地圖標出了全縣13個鄉鎮近40個肉牛養殖基地的分布情況,其中良坊鎮無論在欄舍面積還是養殖規模上都遙遙領先。
一張蓮花縣地圖上標出了全縣肉牛養殖基地的分布情況。新華社記者賴星 攝
“良坊鎮境內山地多,一直有飼養肉牛的傳統。”良坊鎮鎮長占建強介紹,當地綜合鎮情、村情,決定發展肉牛產業,2016年5月引進了江西勝龍牛業有限公司,從良種繁育、牧草種植、飼料生產到肉牛養殖、屠宰分割、牛肉深加工,全鏈條布局肉牛產業。
為帶動村民養牛,幫助解決“不會養、不敢養、不好賣”的難題,良坊鎮與江西勝龍牛業有限公司一起探索了“三合作”“六統一”的模式,“三合作”指的是企業與農戶合作、企業與合作社合作、企業與村集體合作,“六統一”即統一牛犢采購、統一提供精飼料、統一提供飼喂方法、統一防疫監管、統一技術服務、統一保價收購。
“我們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場價2元且保底價每公斤39元的價格進行回購,保證農戶養牛不虧本,每頭牛效益能有3000元左右。”江西勝龍牛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日龍介紹,每頭肉牛均可投保,250元的保費中,養殖合作社僅需自付50元,一旦發生風險,每頭??少r付1萬元。
下布村是良坊鎮第一批走上“牛”路的村子。“我們爭取到了第一批村集體發展肉牛養殖產業項目,村集體以欄舍建設資金和脫貧戶貸款共同參股,與村致富帶頭人共同管理,利潤共享。”下布村黨總支書記賀志雄信心滿滿地說,今年春節前,已有的128頭肉牛出欄了90頭,節后,村里打算將養殖規模擴大到300頭。
放眼蓮花縣,當地肉牛產業也呈快速發展態勢。目前,全縣共有肉牛養殖戶1890戶,帶動36個村集體養殖肉牛,存欄肉牛5萬余頭,直接或間接帶動近4000戶農戶每年每戶增收3000元以上,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近千萬元。(記者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