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潘福達
第七屆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大會近日召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肖鋼在會上致辭表示,健全金融科技安全治理,要堅持金融持牌經營,科技歸科技、金融歸金融,邊界一定要劃分清楚。
當前金融科技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金融科技發展也帶來一些新的風險,特別是三個方面:第一,數據風險,數據的隱私泄露、數據壟斷、數據質量、數據的跨境等風險;第二,倫理風險,數據壟斷造成無序競爭,數字化發展以后形成更多數字鴻溝;第三,算法風險,現在隨著大模型的運用,算法濫用的風險、偏見風險、模型缺陷的風險、黑箱的風險、共振的風險等存在。
“健全金融科技安全治理,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為宗旨,要建立一套適配、有效金融科技安全治理框架。”肖鋼認為,堅持金融持牌經營,我國可借鑒國際上一些監管的規定,結合中國實際來進一步明晰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之間業務邊界,把所有金融業務活動全部納入到監管。
肖鋼還建議要堅持審慎監管、業態監管、技術監管相統一,把技術風險監管上升到系統風險重要內容,把業態監管補充進來,技術監管放到突出的位置,既要注重大而不能倒的風險,同時也要關注小而分散長尾風險。此外,還應堅持多元共治加強國際合作,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的前提下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