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時間:2024-09-25 06:07:00 作者:傅瑞 來源: 中國青年報
9月19日,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馬來西亞青年理事會支持,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主辦,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港灣”)承辦的中馬建交50周年暨“中馬友好年”青年友好故事會在北京舉行。
1974年,中國和馬來西亞正式建交。過去50年來,中馬兩國在國際風云變幻中始終攜手并行。進入21世紀后,中馬關系駛入發展快車道,中國連續15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2023年,中馬兩國領導人宣布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開啟了兩國關系新篇章。
會上,中馬青年表示,愿賡續傳承中馬友誼,為中馬合作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推動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為地區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共建“一帶一路”,詮釋“合作共贏”新理念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以下簡稱“馬東鐵”)、吉隆坡地鐵、檳城跨海大橋、馬中關丹產業園……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一座座標志性工程在馬來西亞拔地而起,成為中馬友誼的象征。
“這是我爸爸參與建設的地鐵!” 站在人來人往的馬來西亞吉隆坡2號線地鐵中,中交集團馬東鐵項目總經理部第十分部副總經理黨亞運的女兒驕傲地說。
2015年大學畢業后,黨亞運就被派駐馬來西亞。不久后,他參與了吉隆坡地鐵2號線軌道工程項目的投標工作,中交集團順利中標。如今,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乘客乘坐這條地鐵線。
2022年,黨亞運又從吉隆坡來到關丹,投身于馬東鐵項目的鋪軌工程建設。
“馬來西亞已經成為我的第二家鄉。”黨亞運指著幻燈片上不斷延伸的鐵軌說,這“象征著中馬友誼不斷延伸”。
黨亞運介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中方招募了300多名當地員工,為馬方培養了一批軌道工程領域的技術人才。
他舉了個例子:當地員工尼薩2013年入職,如今已成為中國港灣軌道項目經理,“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合作共贏理念的具體體現”。
25歲的馬來西亞小伙兒阿茲里爾,就是受益者之一。當他正在馬來西亞彭亨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就讀時,了解到中交集團正在開展“中馬鐵路人才培訓合作計劃”,旨在為馬來西亞培養5000名鐵路技術人才。2022年10月,他申請加入。
對阿茲里爾而言,入職馬東鐵項目不僅是一份工作,他更從中國人身上學到了團隊合作精神,體會到“安全”和“精準”對于工程的重要性。如今,他已成為中交集團馬東鐵項目總經理部第八分部的現場工程師。
雙向奔赴,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梁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務實合作中,中馬兩國不僅在設施聯通方面取得顯著成就,也書寫了民心相通的感人故事。
2022年6月的一個下午,馬東鐵項目中方員工姚斗山巡查施工現場后返回項目駐地,途中發現一家沿街商鋪著了火。他第一時間撥打了火警電話,但由于消防局與火災現場有一定距離,開車最快也要15分鐘才能趕到。為避免火情蔓延,他找到了一輛灑水車,與當地人協力控制了火勢,保護了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馬東鐵項目開工7年以來,類似這樣兩國青年互幫互助的故事一直在發生。”故事的講述者、中交集團馬東鐵項目總經理部外聯部業務副經理金卿相信,竣工后,這條貫穿馬來西亞半島的鐵路不但將成為馬來西亞人民的致富之路,也將成為連接兩國民心的未來之路。
“鄭和7次下西洋,其中至少5次駐節馬六甲。自那時起,中馬兩國就結下了深厚友誼。”馬來亞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趙婉貞表示,中馬兩國在文化方面有著諸多共同之處。例如,今年6月,中馬聯合申請將“舞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就是這種文化共通性的體現。
馬拉科技大學勞布分校講師阿里夫·阿詩魯爾表示,進入新時代后,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等倡議,與馬來西亞新政府提出的“昌明大馬”執政理念高度契合,“雙方將發展愿景相對接,必將為中馬關系注入發展新動力”。
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又一重要途徑。趙婉貞提到,隨著中馬兩國經貿關系不斷發展,科技和教育合作也持續深化。中國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商業伙伴,華為、中興、阿里等中國科技公司在推動馬來西亞數字化轉型中正在發揮關鍵作用。越來越多的馬來西亞年輕人到中國學習電子商務和創業知識,馬來西亞也成為中國學生的留學目的地之一。
兩國年輕人的“雙向奔赴”,為擴大中馬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把握發展機遇,共創綠色未來
綠色發展是推動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今年6月,中馬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兩國將把握綠色發展、能源等新質生產力發展契機,探討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等領域合作。9月22日至23日,聯合國在紐約總部舉行未來峰會,其成果文件《未來契約》旨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的實現,加速向不使用化石燃料的世界過渡,確保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擁有一個和平、宜居的未來。
在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浪潮中,中馬青年攜手前行,共同探索發展新機遇。
中漆聯涂料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江明山發明了一種廉價的新型噴涂材料。據他介紹,這種涂料有著更高的陽光反射率和更好的隔熱效果,可有效降低室內和噴涂表面的溫度,“不僅能在電力充沛的地區降低空調能耗,還能緩解電力短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2024年,江明山將該產品的“出海”目標鎖定為東盟國家。
馬來西亞青年理事會執行委員魏志豪介紹,為應對氣候變化,馬來西亞政府承諾將于2030年將碳排放量目標由原定的55%減至45%,到2050年以前實現零碳排放量目標。目前,馬來西亞正在實施的綠色科技項目已超過4000個。
魏志豪表示,作為東南亞的商業中心,馬來西亞不僅擁有豐富的綠色技術資源,還有充滿活力的創業生態。
“我們現在大概有40億元投資來自于國外”,魏志豪表示,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中心,和周邊國家往來密切;國內租金和生活成本較低,用英文交流也相對方便。他向中國的創業者和投資者發出邀請:“希望大家加入馬來西亞充滿活力的初創企業!”
9月19日至22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趙婉貞對未來充滿信心,“兩國關系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她認為此訪將進一步推動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也為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傅瑞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