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菌株復配的專家共識”發布
時間:2025-05-21 13:37 來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微信號 原文:
食品用益生菌復配是將不同菌株進行科學組合,通過菌株間的互補以及協同效應,實現更有效地調節人體的健康功能。多元化的益生菌復配產品用于健康管理,已成為益生菌相關產品開發的重要方向。2025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系統分析益生菌復配的研究現狀、理論依據、菌株復配的主要影響因素等,經過近30位行業專家的深入研討,形成“益生菌菌株復配的專家共識”,并于第20屆益生菌與健康研討會期間正式發布。


1
多菌株復配是益生菌產品創新與開發的重要方向
現有研究表明復配益生菌的多靶點作用對宿主健康維護具有良好的效果。益生菌菌株復配可以是基于多種作用機制加持的特定健康作用的疊加,也可以是多菌株復配實現多個健康作用的有效干預。然而,由于復配菌株產品的健康效應受到健康狀況、宿主腸道微生態差異及單菌株特性的復雜調控,因此未來益生菌復配仍需要充分的科學循證,以驗證復配菌株產品針對不同人群的健康效應。
2
生態學理論是益生菌菌株互作及復配的參考依據
益生菌菌株復配的生態學理論主要有菌株的交叉喂養、功能互補、生態位競爭等。基于目前研究,尚未發現益生菌復配存在安全性問題。以益生菌健康作用效果為導向,基于生態學理論的多維度協同設計,通過模擬腸道菌群的天然互作網絡,可實現功能增效與生態穩定性。未來,可研究系統解析菌株互作機制、建立復配比例與宿主響應的量化模型等,為益生菌菌株復配提供可靠并可量化的科學證據。
3
宿主腸道菌群差異性、原料菌株加工特性及穩定性是益生菌復配的主要影響因素
針對宿主的個體差異性問題,結合精準醫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宏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多組學技術篩選宿主的特異性生物標志物,指導復配益生菌的精準優化。此外,還要進一步強化生產工藝技術創新,以提升復配菌株的存活率、貨架期穩定性及其功能。未來,遵循“精準設計-工藝適配-穩定性監控”的原則,推動益生菌標準化生產工藝的技術創新,可為優化復配益生菌的應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4
菌株水平精準鑒定與活性評價是復配益生菌產品質控的關鍵技術
復配益生菌產品健康功效的發揮需要滿足各菌株足夠的數量要求。然而,當前復配菌株檢測體系面臨遺傳同源菌株不易識別、活/死菌區分技術瓶頸及多菌種同步定量缺失等問題,且現有體系側重活菌數量而忽視功能活性評估,亟待整合代謝組學標記構建“數量-功能”雙維模型。未來技術創新可關注AI算法優化引物設計、耐熱DNA聚合酶開發等,進一步推動檢測體系向多菌種、高通量、功能化方向演進,支撐益生菌產業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升級。
5
AI技術將助力益生菌復配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
當前,益生菌菌株科學復配的常規研發邏輯是基于清晰的單菌株功效證據。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及組學技術的有機融合,有望推動益生菌復配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基于組學技術、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技術,通過分析人群腸道菌群信息、健康數據、益生菌菌株基因組及代謝組信息等,可預測最佳益生菌菌株復配方案。AI學習臨床研究數據,可模擬復配益生菌產品作用效果,然而,數據倫理問題、益生菌實際臨床功效評價的一致性等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