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三:李某欽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生產、銷售獸藥殘留超標的三黃雞


在202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一批危害食用農產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三
李某欽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生產、銷售獸藥殘留超標的三黃雞
【簡要案情】
被告人李某欽在某家禽養殖場養殖三黃雞。2021年8月6日至10月18日,李某欽給三黃雞每日喂食某品牌中期配合飼料861(該飼料含有抗球蟲藥物尼卡巴嗪)。同年10月11日至17日,李某欽未執行飼料標簽上明示的休藥期5日的規定,分6次向某禽業專業合作社銷售尚在用藥期的三黃雞9700羽,凈重11592千克,銷售金額共計15萬余元。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對上述養殖場內的三黃雞進行檢驗,其中尼卡巴嗪殘留量為686μg/kg,超過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規定的尼卡巴嗪200μg/kg的最大殘留量標準,檢驗結論為不合格。
【訴訟過程】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檢察院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對被告人李某欽提起公訴。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被告人李某欽生產、銷售獸藥殘留超標的食用農產品,銷售金額15萬余元,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李某欽具有自首情節,認罪認罰,對其依法從輕處罰。據此,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欽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八萬元。
【典型意義】
為防治雞球蟲病,獸藥尼卡巴嗪被允許在商品飼料中添加使用。李某欽在飼養、銷售三黃雞過程中,沒有執行飼料說明書上關于獸藥尼卡巴嗪休藥期的規定,將尚在用藥期的三黃雞予以出欄銷售,導致流入市場的三黃雞中獸藥尼卡巴嗪殘留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根據刑法相關規定,依法應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三黃雞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禽類農產品,禽類養殖業的從業人員應當嚴守底線,盡到科學謹慎飼養的注意義務,確保食用農產品安全。司法機關在依法精準打擊犯罪的同時,建議相關行政部門對市場端開展獸藥殘留排查行動,推動相關行政部門將尼卡巴嗪等獸藥納入禽畜類農產品日常檢驗范疇、對生產端開展養殖戶走訪、加強用藥知識培訓指導,形成保障食用農產品安全的合力,牢牢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